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統購統銷

鎖定
全稱“計劃收購與計劃供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所採取的主要經濟政策之一。目的在於打擊城鄉資本主義勢力,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穩定市場物價與供求關係。所以,國家對關係國計民生的最重要的商品實行有計劃的統一收購和統一供應。 [1] 
中文名
統購統銷
外文名
State monopoly for purchasing and marketing
提出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
性    質
計劃經濟政策

目錄

統購統銷基本信息

統購統銷的商品,從1951-1954年9月先後有棉、糧、油。凡列為統購統銷的商品,均由國家集中管理,按國家規定的品種數量和價格,由指定的商業部門統一經營。這樣做有利於國家統一掌握商品資源,這一政策的執行,割斷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和個體經濟的聯繫,使國營經濟進一步控制了流通環節,1954年7月13日中央發出《關於加強市場管理和改造私營商業的指示》,指出,從1953年全國開展大規模經濟建設以來,市場發生許多新情況:①許多商品供不應求。存在大量的小生產者和私商,對於多種商品供不應求造成的市場緊張和不穩定,必須充分注意。②實行農產品統購統銷後,市場發生根本性的變化,1954年,國營商業批發商業總額中佔的比重已達83.8%。為保持市場穩定,中央決定對私營批發商實行“留、轉、包”方針,由國家計劃收購和供應的商品品種將逐步增加,為適應目前市場情況和切實執行改造私營商業的政策,全國市場的領導必須統一。隨後,中央陸續頒佈一些關於統購統銷棉布、棉花等物資命令。隨着城鄉經濟改革的不斷進行,有些商品已經在統購統銷之列。到1954年底,私營商業在全國零售額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57.2%下降為25.6%,在全國商業企業批發貿易中,國營商業已基本上代替了私營批發商業。 [1] 
參考資料
  • 1.    高狄 主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著作大辭典·下卷.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第33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