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絮狀高積雲

鎖定
帶有積狀雲外形的高積雲雲團,雲團下部比較破碎如棉絮團,經常出現雪幡。
中文名
絮狀高積雲
外文名
Altocumulus floccus [3] 
相關術語
高積雲
學科分支
天氣學

絮狀高積雲描述

絮狀高積雲,是指類似小塊積雲的團簇,個體破碎如棉絮團。由於低層暖平流作用加強,雲層穩定度減小,在某一高度上濕度較大而且有強烈擾動的作用下而形成的。因此它具有積雲狀的特徵,特別是在高度角60°以下範圍內的絮狀高積雲,明顯地可以看到在雲塊的上面有小圓拱形的雲頂。雲塊大小不一,厚薄不均,有如破棉絮團簇,雲體結構一般較鬆散,呈白色。特別是較低的絮狀高積雲,有時像處於消散狀態的積雲性高積雲。並且,絮狀高積雲對於降水及大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具有較好的指示性。 [1] 

絮狀高積雲觀測與指示性意義

絮狀高積雲對於重要天氣過程,具有明顯的指示性。比如久旱轉雨或暴雨等天氣過程,是大氣中所儲能量在滿足一定條件下的釋放,這一物理轉換過程,首先反映在中高空氣層的不穩定性,也通過雲的演變深刻地反映出來,而絮狀高積雲的形成,是在一定條件下這一物理轉換過程的前期表徵。絮狀高積雲的雲量多少,持續時間長短,都有不同的指示意義,雲量多,持續時間長,雲層變化快,雲底層次不同,則反映影響系統強,天氣過程劇烈。
雲的初始形成是空中水汽由汽態轉化成雲滴的物理過程,不僅可以説明高空水汽條件的充足,而且從形成雲的不同高度和雲的形態,也能綜合反映當地上空的大氣層結狀態和天氣系統的影響。而絮狀高積雲,絕大多數出現於雲層形成的初始階段,時間多為早晨或上午,因此大氣層結穩定,對天氣系統的影響最能敏感地反映出來,對未來天氣最有先兆指示性。當絮狀高積雲形成後,還必須加強對中雲演變特徵的觀測,不僅要觀測雲層厚度及雲底高度的變化,包括雲低擾動狀況,雲底界限清晰度等,都指示其影響天氣過程的強弱。
另外,在觀測絮狀高積雲時,不僅要準確地掌握雲的外形特徵,而且要注意其指示性雲的生成發展及演變特徵,並與天氣形勢相配合,才能收到更為準確的預報效果。 [2] 
參考資料
  • 1.    趙美珍.高積雲與天氣[J].乾旱天氣.1984,(02):40-41.
  • 2.    陳樹燕.絮狀高積雲及其指示性天氣[J].氣象.1993,(11):003.
  • 3.    李渾成等編著. 英漢/漢英航海詞典[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