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絕活

鎖定
絕活(jué huó),漢語詞語,指自己最拿手而有特色的本領或技能。
中文名
絕活
拼    音
jué huó
基本解釋
絕技

絕活詳細解釋

【釋義】 (~兒)最拿手而有特色的本領; 絕:特別;
絕技:一定要把師傅的~學到手。

絕活戲曲名詞

絕活--通常指屬於獨家所創,人皆不能的各種技巧, 也有專指難度較大的武功技巧。
同"絕技",意為別人不易學會的技藝。

絕活二人轉名詞

絕活傳統絕活

傳統二人轉表演中的絕活主要是:手絹功扇子功手玉子、大竹板等。手絹功和扇子功是用得最多的,可以舞轉得上下翻飛。手玉子和大竹板也有多種花樣打法,能表演“蘇秦背劍”、“張飛騙馬”等動作。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風擺柳”、“仙人摘豆”、“金龍盤玉柱”、“黑虎出山”、“金鼠歸洞”、“纏頭裹腦”等高難動作。除此以外,還有戲法、武術、單鼓、霸王鞭等絕活,有的藝人能將刀槍棍棒等兵器在《十字坡》《劈關西》等二人轉武段子中運用自如。在沒有電燈的時代,還有一樣絕活叫“端蠟台,耍燈花”,丑角端着油燈或蠟台照着旦角的臉,以便讓觀眾看清旦角的美貌,但要做到結合自己的舞蹈,無論在舞台上怎麼行動,哪怕是翻跟頭、打把式,也要做到油不灑,燈不滅。老藝人葉喜武的藝名為“七盞燈”,文慶喜的藝名是“大蜡台”,二人都因擅長這項絕技而得名。傳統的絕活一般是自然地結合到正戲當中去的,如手絹和扇子具有強烈的象徵性,扇子合起來可表示兵器或條形的物體,手絹的轉、頂、拋等動作則可表示滾動的車輪、打開的雨傘、拋出去的“秧苗”。這些表演技巧非常符合中國戲曲的寫意特徵。

絕活新式絕活

正戲被弱化以後,絕活越來越獨立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大批奇才和怪才”(王立羣語)脱穎而出。許多藝人甚至經常坐飛機到外地去看同行演出,再根據自己的情況模仿。民間藝人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為了生存不斷挑戰自己。若想增加競爭力必須開發新絕活,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手絹功是二人轉的絕活之一,但有的藝人經過苦練,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使之成為看家本領。劉朋表演的《手絹舞》突出了反串,柴寶玉開發出雙面變色手絹和燈光手絹,趙曉龍能夠舞動直徑三米的超大手絹,令觀眾歎為觀止。
除了傳統絕活外,種類繁多的新絕活在不斷的舞台磨鍊中被開發出來,令人目不暇接,如:縮骨鑽鋼圈、倒立喝啤酒、頭頂碎瓶、手臂斷磚、鋼絲繞頸、嘴叼桌子、口技表演、倒立唱歌、高空劈叉、旋轉飛人等等,反映了民間藝人的多才多藝。有些藝人擅長演奏二胡、葫蘆絲、薩克斯、小提琴等樂器,還經常開發各種獨特的吹奏方法,如“鼻子吹葫蘆絲”,贏得了熱烈的掌聲、笑聲和歡呼聲。俗話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為了舞台上精彩的一瞬,藝人背後付出的心血讓人難以想象。
有意思的是,單純的手絹功扇子功表演,即使不與正戲結合,人們一般也不會質疑它的二人轉屬性。新式絕活雖叫好又叫座,但由於沒有同正戲巧妙、自然地結合卻不為傳統二人轉所承認。單純的絕活表演也就失去戲曲的特徵,完全成為雜技或雜耍了。多年存在的二人轉屬性是戲曲還是曲藝之爭在“新型二人轉”這裏也就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