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結構調整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

鎖定
《結構調整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是一篇政治短評,發表於《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收錄於《之江新語》,作者為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 [1] 
作品名稱
結構調整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
作    者
習近平
作品原文
結構調整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
(二〇〇六年二月七日)
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很多工作和很多方面。其中,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是最大的節約,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途徑。粗放型增長方式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能源,可謂之“暴飲暴食型經 濟成長”,就如“暴飲暴食”,不僅浪費食物、暴殄天物,終將消化不良、自損健康。但反過來看,從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增長的過程,藴涵着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巨大潛力。因此,我們建設節約型社會,既要從點滴抓起,從身邊做起,發揮節約的累積效應和長期效應,但也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還要注重從整體人 手,從宏觀人手,牢牢抓住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這個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在生產領域,要建立以節地、節水為中心的資源節約型農業生產體系,走新型工業 化道路,着力調整投資結構,優化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加快發展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嚴格控制高耗能、高 耗材、高耗水產業的發展,堅決淘汰嚴重耗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落後生產能力,努力形成有利於資源持續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良性循 環。在消費領域,要大力倡導合理消費、適度消費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使節能、節水、節材、節糧、垃圾分類回收、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成為全社會的自覺 行動,逐步形成文明的節約型消費模式。在城鄉建設領域,要充分考慮資源條件和環境承載能力,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淡水、能源等資源,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建設節約型的住宅建築和交通運輸體系。只有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都管住,建設節約型社會才能取得紮紮實實的成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