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終板電位

鎖定
終板電位,是指運動神經末梢與骨骼肌細胞之間的接頭後膜上產生的一種電位。是一種負的局部電位變化,但可通過電緊張性地擴展到鄰近區域,形成一個空間分佈。終板處的電位最高,離終板愈遠,電位愈小。 [1] 
中文名
終板電位
外文名
end-plate potential
略稱為
epp
特    點
局部電位

終板電位定義

當Ach分子通過接頭間隙到達終板膜表面時,立即與終板膜上的N2型乙酰膽鹼受體結合,使通道開放,允許Na+、K+等通過,以Na+的內流為主,引起終板膜膜電位減小,向零值靠近,產生終板膜的去極化,這一電位變化稱為終板電位。

終板電位發現歷史

1938年,古普費爾特和謝弗(Gpfert和E.A. Schaefer)通過細胞外記錄最先進行了觀察,其後庫費爾(S.W.Kuffer)等用單個神經肌肉標本進行了分析。1951年以來,以卡茨(B.Katz)為開端的許多研究者用細胞內記錄法,不僅作為神經肌肉傳遞機制研究,還作為突觸的一般性質和分泌機制以及生物膜反應機制的模型來加以研究。動作電位運動神經末梢後,貯存在末梢中的乙酰膽鹼便被釋放出來,由於終板部位對它特別敏感,在細胞膜上產生通透性的變化,所以去極化的出現可作為終板電位來測定。終板電位是以電緊張的作用波及到鄰近部位,因此它不產生生理學的傳導(局部興奮)。在神經肌肉傳遞中,當終板電位增大到一定水平時,便導致與之相連的肌纖維的去極化,而產生傳導性興奮。

終板電位技術特點

  1. 終板電位是局部電位,具有局部電位的所有特徵:其大小與神經末梢釋放的ACh(乙酰膽鹼)量成正比;無不應期,可表現為總和現象。
  2. 終板膜上無電壓門控鈉通道,不會產生動作電位。但具有局部電位特徵的終板電位可通過電緊張電位刺激周圍具有電壓門控鈉通道的肌膜,使之產生動作電位,並傳播至整個肌細胞膜。
  3. ACh在刺激終板膜產生終板電位的同時,可被終板膜表面的膽鹼酯酶迅速分解,所以終板電位持續時間僅幾毫秒。終板電位的迅速消除可使終板膜繼續接受新的刺激。
  4. 可以總和,沒有“全或無”現象,以電緊張方式擴散,不能遠距離傳導,為負電位
參考資料
  • 1.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下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