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士化的转变过程可能因重建速度而需时多年,但引申的结果是本区生活指数提高,原居住的低收入者最后可能反被新迁入的高收入者歧视,或引致原居住的低收入者不得不迁离往更偏远或条件更差的地区维持生活。该地区吸引了第一批高收入者迁入后,就转而成为吸引其他同阶层人士迁入聚居的引力,使绅士化过程越加快速。
- 中文名
- 绅士化
- 外文名
- Gentrification
- 又 译
- 中产阶层化或贵族化
- 性 质
- 社会发展的其中一个可能现象
源起
播报编辑
绅士化(Gentrification)一词源自英文中的“gentry”,是中世纪欧洲的一个社会阶级,社会地位仅次于贵族,与中国古代绅士的地位类似。词义指先天条件优越、在较好的环境中成长并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社会学家Ruth Glass在1964年的文章中首先使用此词,她以伦敦的依士燥才局灵顿为例作如下描述:
在伦敦,一个又一个的贫苦劳工民钻探遥拘区被中产阶级入侵,当那些破落的房舍租约期满后,就摇身变成了高榜仔巴雅而昂贵蒸体凝的大宅……绅士化的过程一旦展开,就只有义无反顾地加速进行;而直至所有原居的民工都迁出后,整个社区面貌就彻底地改凝市榜变了。
持正婆删乐面观点者(如房利美)认为绅士化使本区物业价值上升,业主可以更容易地向财务机构贷款,租出物业时亦可享有更高租金,租客也可享有更佳居住环境;绅士化亦吸引首次置业者前来投资。由于绅士化通常是私人投资的结果,本区罪案率亦可望减低,以及活化社区群体。
批评者着眼于人际关系,详述本区租金上升,但未能负担的低收入者之间会引起社群纠纷,住客在赠枣各种因素影响下被迫搬离本区,原有社群及人际关系就此瓦解,社区特色永久消失;而同样情况而适用于本区传统商铺。而所谓罪恶率减低亦只不过是罪案往其他他区输出的假象,反而造成他想鸦区罪案率变本加厉。
国际情况
播报编辑
绅士化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北美70%的大城市经历了绅化;欧洲的英、法、德等国家的绅士化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一些新兴国家(包括南美、以色列、南非、土耳其等)大城市也不同程度出现了绅士化特征。在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绅士化现象在中国已经出现,并且有日益加速的趋势,有关这一城市社会空间激烈重组运动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国内研究状况
播报编辑
我国的绅士化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并诞生了一定研究成果(薛德升,1999,孟延春,2000,邱建华, 2002,朱喜钢 ,2004、2005;吴启焰,2007; 戴晓辉,2007),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绅士化理论体系与研究框架。
香港
特点介绍
播报编辑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
③关于绅士化的理论观点正逐渐走向多元,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新背景下各国绅士化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受到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