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細齒稠李

鎖定
細齒稠李(Prunus obtusata Koehne in Sarg.)是薔薇科李屬植物。高6-20米;老枝紫褐色或暗褐色,無毛,有散生淺色皮孔;小枝幼時紅褐色,被短柔毛或無毛;冬芽卵圓形,無毛。葉片窄長圓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5-11釐米,寬2-4.5釐米;葉柄長1-2.2釐米,被短柔毛或無毛;托葉膜質,線形。總狀花序具多花,長10-15釐米;花梗長3-7毫米,總花梗和花梗被短柔毛;核果卵球形,頂端有短尖頭,直徑6-8毫米,黑色,無毛;果梗被短柔毛;萼片脱落。花期4-5月,果期6-10月。
產甘肅、陝西、河南、安徽、浙江、台灣、江西、湖北、湖南、貴州、雲南、四川等省。生於山坡雜木林中,密林中或疏林下以及山谷、溝底和溪邊等處,海拔840-3600米。 [1] 
中文名
細齒稠李
拉丁學名
Prunus obtusata Koehne in Sarg.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薔薇目
薔薇科
李屬
細齒稠李
分佈區域
產甘肅、陝西、河南、安徽、浙江、台灣、江西等省
命名者及年代
(Koehne) Yu et Ku,1911

細齒稠李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6-20米;老枝紫褐色或暗褐色,無毛,有散生淺色皮孔;小枝幼時紅褐色,被短柔毛或無毛;冬芽卵圓形,無毛。葉片窄長圓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5-11釐米,寬2-4.5釐米,先端急尖或漸尖,稀圓鈍,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稀亞心形,邊緣有細密鋸齒,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無毛,中脈和側脈以及網脈均明顯突起;葉柄長1-2.2釐米,被短柔毛或無毛,通常頂端兩側各具1腺體;托葉膜質,線形,先端漸尖,邊有帶腺鋸齒,早落。
總狀花序具多花,長10-15釐米,基部有2-4葉片,葉片與枝生葉同形,但明顯較小;花梗長3-7毫米,總花梗和花梗被短柔毛;苞片膜質,早落;萼筒鍾狀,內外兩面被短柔毛,比萼片長2-3倍,萼片三角狀卵形,先端急尖,邊有細齒,內外兩面近無毛;花瓣白色,開展,近圓形或長圓形,頂端2/3部分齧蝕狀或波狀,基部楔形,有短爪;雄蕊多數,花絲長短不等;排成緊密不規則2輪,長花絲和花瓣近等長;雌蕊1,心皮無毛;柱頭盤狀,花柱比雄蕊稍短。核果卵球形,頂端有短尖頭,直徑6-8毫米,黑色,無毛;果梗被短柔毛;萼片脱落。花期4-5月,果期6-10月。 [1] 
本種無論葉形、先端和基部以及毛被等方面變異均很大。E. Koehne根據四川西部康定標本發表了Prunus pubigera Koehne in Sarg. Pl. Wils. 1:67. 1911.,其區別特徵是葉片長圓形、倒卵長圓形或倒卵形,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圓形或近心形,葉邊有極細鋸齒,齒尖常帶腺體。又根據同地標本發表了[Prunus bicolor Koehne in Sarg. Pl. Wils. 1:69. 1911.,其區別特徵是葉片倒卵狀長圓形,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先端短漸尖,或有短尾尖,邊緣有細鋸齒,齒窄、伸展或稍內彎,上面在中脈上有白粉其餘部分無毛,上面深綠色,網脈略下陷,下面明顯變白色,中脈和側脈帶黃褐色,網脈明顯帶黑色。經過觀察比較大量標本以後,我們發現上述所列舉的區別特徵,在這個類羣的標本里均可找到,而且可以看到一系列過渡類型,因此合併成為一種。 [1] 

細齒稠李生長環境

產甘肅、陝西、河南、安徽、浙江、台灣、江西、湖北、湖南、貴州、雲南、四川等省。生長於山坡雜木林中,密林中或疏林下以及山谷、溝底和溪邊等處,海拔840-3600米。 [1] 

細齒稠李主要價值

植物科學研究。

細齒稠李栽培技術

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