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細鱗鯧

鎖定
細鱗鯧,學名細鱗肥脂鯉(Piaractusmesopotami-cus),在巴西被稱為Pacu。原產於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與巴拉圭河水系。為巴西國內的主要淡水魚類之一,生長快,產量高,食性雜,易飼養,易捕撈,抗病力強,比淡水白鯧耐低温,肉味鮮美。
拉丁學名
Piaractusmesopotami-cus
別    名
細鱗鯧
動物界
輻鰭魚綱
脂鯉目
脂鯉科
分佈區域
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與巴拉圭河水系
中文名
細鱗肥脂鯉

細鱗鯧簡介

細鱗鯧 是拉美國家一主要養殖對象。此魚原產於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與巴拉圭河水系。在原產地最大個體全長82釐米,體重18公斤。細鱗肥脂鯉產量佔第二位,該種類的貿易開始於2000,為70噸,並穩定增長,活體產量為300噸/年(佔阿根廷養殖產量的18%)。拉普拉塔河捕撈產量的嚴重下降(Quirós,1990年)以及市場的高度需求使生產者有意進行養殖,今後養殖產量將增加。

細鱗鯧特點

①食性雜,易飼養;
②生長快,產量高;
③易上鈎,易捕撈;
④比1985年引進的淡水白鯧肉味鮮美。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於1996年首次從巴西引進此魚並已1999年7月首次突破細鱗鯧的人工繁殖技術。於2003年開始向市場提供大批量苗種。

細鱗鯧養殖技術

細鱗鯧網箱養殖技術

2000年在青山水庫、千島湖、東塘等地進行了網箱養殖細鱗鯧的試驗。試驗結果:網箱養殖淨產量達57.2千克/平方米,飼料係數1.56,成活率95%。平均每平方米產值741.00元,利税410.00元,投入產出比為1:2.25,取得了良好的養殖效果和經濟效益。
(一)網箱結構和設置
1.網箱材料 採用雙層聚乙烯網箱和硬質塑料網箱。從經濟安全角度考慮,硬質塑料網箱是養殖細鱗鯧的首選網箱。
2.網箱結構 網箱的規格為3米×3米×2.3米,網目為2.5—3釐米。以毛竹框架作浮子,箱體高出水面20—30釐米。
(二)主要技術措施
1.种放養 待水庫、外蕩水温回升穩定在20℃以上時,進行放養較為適宜,一般在5月中旬。放養魚種的規格,選擇以尾重40—50克較為適宜;放養密度為80—120尾/平方米;在魚種入箱之前用1%—2%食鹽水溶液浸泡消毒15分鐘。
2.飼料及投餵
(1)飼料 網箱養殖以投餵人工配合飼料為主,飼料粗蛋白質含量為30%—32%,顆粒飼料粒徑為2—3毫米。
(2)投飼 遵循“四定”原則。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3%—6%,分上、下午兩次投餵。上午9:00左右投餵1次,佔日投餵量的40%;下午3:00左右投餵1次,佔日投餵量的60%。隔5—7天調整1次投飼量。具體視魚體的攝食情況、天氣變化而定,一般以80%的魚吃飽遊走即可停喂。
3.日常管理 做好網箱養魚常規的日常管理工作。
4.魚病防治 在整個飼養過程中,除個別魚在放養初期因水温低擦傷感染水黴病而死亡外,細鱗鯧基本上無病害發生。平時應以預防為主,魚種拉網、進箱、運輸等操作,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5.捕獲 採取捕大留小、輪捕上市的措施。細鱗鯧放養後只要精心管理,經2—3個月的飼養,即有部分達到商品規格,此時應根據市場需求,有計劃地起捕上市,捕大留小,爭取到8月底9月初全部起捕出售。 [1] 

細鱗鯧池塘混養技術

細鱗鯧可作為搭配混養的品種,在以同類為主的成魚池或魚種池中進行混養。在成魚池中混養,以放養較大規格的細鱗鯧冬片魚種效果最佳。投飼和飼養管理,與單養相同。由於細鱗鯧對敵百蟲特別敏感,忍受能力極差,因此,在混養池預防疾病時,要特別注意,禁用敵百蟲。
(一)放養時間
當池塘水温達20℃以上時,即可將細鱗鯧冬片魚種直接放入混養塘內。
(二)放養密度
在成魚塘中畝混養細鱗鯧100—200尾,在不影響其他魚類產量和不加任何特殊措施的條件下,每畝可增加細鱗鯧商品魚60—120千克。
(三)飼養管理
對於混養細鱗鯧的魚池,在整個飼養期間無需採取特殊的飼養及管理措施。考慮到細鱗鯧對敵百蟲特別敏感,因此在混養魚池中必須使用殺蟲劑時,可用魚蟲剋星0.07毫克/升全池潑灑,以殺滅池塘中的病原體。
(四)捕撈
考慮到細鱗鯧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不能自然過冬,因此,當水温下降到15℃時,應及時起捕出售;當水温下降到9℃以下時,則必須全部起捕出所有混養的細鱗鯧成魚,以免凍死。 [2] 

細鱗鯧營養價值

細鱗鯧肌肉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均較高,分別為19.54%和6.22%。肌肉中含有18種氨基酸,氨基酸總量為73.72%,其中必需氨基酸總量為35.66%;脂肪酸含有15種,其中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15.54%。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