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細辛

(中藥)

鎖定
細辛,中藥名。又名:華細辛、小辛、少辛、盆草細辛等,屬馬兜鈴目,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直立或橫走,有多條鬚根;葉通常2枚,葉片心形或卵狀心形,花紫黑色;花梗長2~100px;花被裂片三角狀卵形,果近球狀,直徑約37.5px,棕黃色。花期4~5月。有祛風,散寒,行水,開竅等功效。常用於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等。細辛既能外散風寒,又能內祛陰寒,同時止痛、鎮咳功效較佳。
別    名
小辛
少辛
盆草細辛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馬兜鈴目
馬兜鈴科
細辛屬
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
分佈區域
東北、華中、山西、陝西、山東、浙江、河南、湖北、四川等
中文學名
細辛
用    量
1~3g

細辛入藥部位

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乾燥根和根莖

細辛性味

辛,温。

細辛歸經

歸心、肺、腎經。

細辛功效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温肺化飲。

細辛主治

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風濕痹痛,鼻淵,肺寒咳嗽。

細辛相關配伍

1、《本草經集註》:曾青、棗根為使。惡狼毒、山茱萸、黃芪。畏滑石、消石。反藜蘆
2、《藥性淪》:忌生菜。《內經》雲,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乾薑、細辛、半夏之辛,以行水氣而潤腎。
3、《本草匯言》:細辛,佐姜、桂能驅髒府之寒,佐附子能散諸疾之冷,佐獨活能除少陰頭痛,佐荊、防能散諸經之風, 佐芩、連、菊、薄,又能治風火齒痛而散解諸鬱熱最驗也。

細辛用法用量

1~3g。散劑每次服0.5~1g。外用適量。

細辛使用注意

陰虛陽亢頭痛、肺燥傷陰乾咳者忌用。不宜與藜蘆同用。

細辛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段,陰乾。本品呈不規則的段。根莖呈不規則圓形,外表皮灰棕色,有時可見環形的節。根細,表面灰黃色,平滑或具縱皺紋。切面黃白色或白色。氣辛香,味辛辣、麻舌。

細辛生理特性

細辛喜冷涼氣候和陰濕環境,多生於林下蔭濕處山溝腐殖質厚的濕潤土壤中,喜土質疏鬆、肥沃的壤土或砂質壤土。在無遮陰、乾燥、黏重的土壤和低窪積水的地塊不宜種植細辛。該植細辛花期5月,果期6月,地下部根莖於9月後形成越冬芽。細辛是早春植物,頂凌出土,花期和果期都較早,6~9月上中旬為果後地上植株生長期和地下更新芽分化期,秋後地上部枯萎,進入休眠期。細辛冬季能耐-40℃以下低温物耐寒怕高温,畏強光,在遮陰條件下生長良好,氣温高於35℃時,葉片枯萎。

細辛產地

1、北細辛分佈於東北及山西、陝西及山東、河南等地。
2、漢城細辛分佈於東北。
3、華細辛分佈於陝西、山東、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細辛相關論述

1、細辛作為藥用植物,始載秦漢《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2、《名醫別錄》雲:“生華陰山谷,二月、八月採根陰乾。”
3、《本草經集註》雲:“今用東陽臨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華陰、高麗者。”
4、《本草圖經》雲:“今處處有之,皆不及華陰者為真,其根細而極辛。今人多以杜衡為之。”
5、《本草綱目》雲:“大抵能亂細辛者,不止杜衡,皆當以根苗色味細辨之。”當今仍以遼寧、吉林、和黑龍江所產為道地。 [1] 
6、《藥品化義》:“細辛,若寒邪入裏,而在陰經者,以此從內托出。佐九味羌活湯,發散寒邪快捷,因其氣味辛香,故能上升。入芎辛湯,療目痛後羞明畏日,隱澀難開。合通竅湯,散肺氣而通鼻竅。佐清胃湯,祛胃熱而止牙疼。此熱藥入寒劑,蓋取反以佐之之義也。”
7、 《本草新編》:“細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獨用。多用則氣耗而痛增,獨用則氣盡而命喪。細辛陽藥也,升而不沉,雖下而温腎中之火,而非温腎中之水也。火性炎上,細辛温火而即引火上升,此所以不可多用耳。或問:細辛散人真氣,何以頭痛反能取效?蓋頭為六陽之首,清氣升而濁氣降,則頭目清爽;惟濁氣升而清氣降,頭 目沉沉欲痛矣。細辛氣清而不濁,故善降濁氣而升清氣,所以治頭痛如神也。但味辛而性散,必須佐之以補血之藥,使氣得血而不散也。”
8、《本草經百種錄》:“細辛,以氣為治也。凡藥香者,皆能疏散風邪,細辛氣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且風必挾寒 以來,而又本熱而標寒,細辛性温,又能驅逐寒氣,故其疏散上下之風邪,能無微不入,無處不到也。”
[2-3] 
參考資料
  • 1.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言實出版社,2012年版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
  • 3.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