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細紋斑馬

鎖定
細紋斑馬(學名:Equus grevyi):是三種斑馬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為2.5-2.75米,尾長38-75釐米,肩高1.45-1.6米,體重為350-450千克。細紋斑馬的斑紋及間距都十分窄小,一直到蹄部都有,頸部較寬,下腹部和尾根部沒有斑紋。耳很大,呈圓錐形。頭部長而窄,形狀十分接近騾。鬃毛較長並豎立。
因為它是在1882年由非洲的阿比西尼亞皇帝贈送給法國總統格雷維一匹之後,才被人們所認識,所以便被叫做格氏斑馬。棲息於炎熱、乾燥的半荒漠地區,偶見於野草焦枯的平原。性謹慎,通常結成小羣遊蕩,常遭獅子捕食。主要以草為食,同時也吃水果、灌木和樹皮,每天60%以上的時間都被用於進食。主要分佈於非洲的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 [1] 
中文名
細紋斑馬
拉丁學名
Equus grevyi
別    名
狹紋斑馬
細斑馬
格氏斑馬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奇蹄目
亞    目
馬型亞目
馬科
馬屬
亞    屬
細紋斑馬亞屬
細紋斑馬
命名者及年代
Boddaert, 1785
外文名
Plains Zebra, Painted Zebra
.
Common Zebra,Burchell's Zebra
同義學名
Equus burchelli (Gray, 1824)

細紋斑馬形態特徵

細紋斑馬
細紋斑馬(15張)
細紋斑馬是三種斑馬動物中最大的一種,體長為2.5-2.75米,尾長38-75釐米,肩高1.45-1.6米,體重為350-450千克。是體形最大、形態最美的斑馬。為非洲特產。最為顯著的特徵是身上具有黑褐色與白色相間的光滑條紋,雅緻大方,細密秀美,非常漂亮,構成了一幅整齊而美觀的圖案,尤其是在陽光的照耀下,更顯得斑斑駁駁,因此被叫做“斑馬”。在它的脊背上有一條很寬的縱紋,四肢上也有清晰的條紋,而且更為細密,只有胸部和腹部沒有花紋,呈現潔白的顏色。 [1-2] 
細紋斑馬的斑紋及間距都十分窄小,一直到蹄部都有,頸部較寬,下腹部和尾根部沒有斑紋。耳很大,呈圓錐形。頭部長而窄,形狀十分接近騾。鬃毛較長並豎立。 [2] 
南非洲產山格氏斑馬,除腹部外,全身密佈較寬的黑條紋,雄體喉部有垂肉。非洲東部、中部和南部產普通格氏斑馬,由腿至蹄具條紋或腿部無條紋。它的頭部和臉部都很長,吻部為灰色,兩隻耳朵特別寬大,耳朵裏面有又厚又長的毛,鬃毛長而發達,蹄子寬大,附蟬較小,尾巴也很長,而且末端叢生長毛,可以用來驅趕身上的蚊、蠅等,奔跑時高高豎起,起到平衡身體的作用。 [2] 

細紋斑馬棲息環境

細紋斑馬喜在多山和起伏不平的山嶽地帶活動。喜歡棲居在乾燥、開闊、灌叢較多的草原上和沙漠地帶,較少轉移到其他地方。 [2] 

細紋斑馬生活習性

細紋斑馬領地

成年細紋斑馬會在短期內組成小規模的種羣。成年公斑馬以獨居為主,其領地範圍為2-12平方公里,比野驢的範圍小些。具有領地意識,用排出來的糞便作為領地邊界的標記,母細紋斑馬只與本領地內的公斑馬交配。這種社會結構適應於細紋斑馬生活的乾燥的灌木林和平原地區。 [2] 

細紋斑馬集羣

細紋斑馬除成年的雄獸外,都組成羣體棲息,即使年老的個體也不會被驅逐出羣體而過獨居生活。但羣體通常不大,最多也就是10只左右,多由雌獸和未達到性成熟的雄雌幼仔所組成,羣體十分緊湊而不鬆散,幼仔們喜歡在一起玩耍、撕鬧,或與雌獸在一起嬉戲。在棲息範圍內,羣體總是沿着較為固定的路線進行遷徙活動。 [2] 

細紋斑馬行為

雖然長相不凡,但它的叫聲卻很難聽,就像“叫驢”嘶鳴一般。它的視覺很好,眼睛和其他馬類一樣,可以同時看見遠處的東西和近處的東西;聽覺也很敏鋭,進食的時候也在警惕地豎起耳朵,防止突然到來的襲擊。它的主要食物是青草,有時也吃嫩樹葉,在覓食時由羣體成員輪流擔任警戒任務,一有危險便發出長嘶的警告信號,羣體立即停止進食,迅速逃跑。它奔跑的速度快而持久,每小時可達60-80公里,為獅、豹等猛獸所不及,從而能夠經常逃脱食肉獸類的追殺。 [2] 
不僅羣體成員之間十分友好,也常與鴕鳥、長頸鹿、羚羊等食草動物等混雜行動,一起生活,分享同樣的食物,並且互相利用,互通信息,以避強敵。所以,它們的天敵獅子、豹、野狗、鬣狗等只能採取伏擊的方法捕食,常常在其飲水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耐心等待,當距離較近的時候,突然衝出,目標對準因受驚而四處狂奔的羣體中的病弱個體或沒有經驗的幼仔,撲倒後飽餐一頓。 [2] 

細紋斑馬食物

細紋斑馬主要以草為食,同時也吃水果、灌木和樹皮。每天60%以上的時間都被用於進食。 [2] 

細紋斑馬分佈範圍

原產地:埃塞俄比亞、肯尼亞。
地區滅絕:索馬里、蘇丹。 [3] 
細紋斑馬分佈圖 細紋斑馬分佈圖

細紋斑馬繁殖方式

細紋斑馬成年雄獸通常過獨居的生活,只有在雨季,等候雌獸來到身邊時,才一起過上一段夫妻生活,然後雌獸又會回到羣體中。全年可繁殖,高峯期在8-9月份的雨季。在繁殖季節,格氏斑馬錶現得十分緊張而活躍,雄獸之間互相會毫不客氣地進行激烈得爭鬥,通過打鬥來決定領地和交配權。打鬥的方式為互相碰擊頸部、用嘴咬、用前腳的蹄來踢等。敗者狼狽逃竄,獲勝者則與雌獸一起生活一段時間,通過親暱、嬉戲等行為,然後交配。每隻獲勝的雄獸每年要交配數只雌獸。雌獸的妊娠期約為11-13個月,每隔3年生產1次。每胎產1仔。幼仔出生後不久,即可站立和走路。新生馬駒在3個月後才會喝水,期間的營養來源主要靠乳汁,哺乳期約為6個月,3.5-4歲時才能完全獨立,離開母親。壽命約為2-30年。 [2] 

細紋斑馬種羣現狀

細紋斑馬是珍奇的觀賞動物,但由於人們追求其皮和肉曾大量捕殺,細紋斑馬已瀕臨滅絕。
20世紀70年代,非洲6個國家分佈有細紋斑馬,2013年主要生活在埃塞俄比亞南部和肯尼亞北部。受偷獵、疾病以及水源和牧草資源不足影響,其數量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1.5萬匹下降到2013年的2000匹。2000年,細紋斑馬被列為瀕危物種。 [4] 
2013年12月11日肯尼亞野生動物管理局稱,珍稀的細紋斑馬數量正在急劇下降,如果不採取措施,這一物種將面臨滅絕威脅。 [4] 
野生動物管理局負責物種研究的科學家查爾斯·穆斯約基當天説,從中長期來看,細紋斑馬面臨滅絕威脅,正處於被歸於極危物種的邊緣。 [4] 

細紋斑馬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3] 

細紋斑馬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3]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