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細竹蒿草

鎖定
細竹蒿草,中藥名。為鴨跖草科植物細竹蒿草Murdanniasimplex(Vahl) Brenan的全草。分佈於華南及西南等地。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之功效。用於小兒驚風,肺熱咳嗽,吐血,目赤腫痛,癰腫瘡毒。
中文學名
細竹蒿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粉狀胚乳目
鴨跖草科
水竹葉屬
細竹蒿草
分佈區域
華南及西南等地
採集時間
夏、秋季採收
用    量
內服:煎湯,9-15g

細竹蒿草別名

斑茅膽草、十二妹、雲茅草、紅韭菜、黃竹參、十二孃、土牛膝、土牛七、血見愁、土洋蔘、見血愁。

細竹蒿草入藥部位

全草。

細竹蒿草性味

味甘,性涼。

細竹蒿草歸經

歸肝經。

細竹蒿草功效

清熱,涼血,解毒。

細竹蒿草主治

用於小兒驚風,肺熱咳嗽,吐血,目赤腫痛,癰腫瘡毒。

細竹蒿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細竹蒿草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細竹蒿草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全體近無毛。根鬚狀,多條等粗,粗壯,直徑2-3mm,密被長絨毛。主莖不育,短縮,有叢生而長的葉,可育莖由主莖基部發出,單支或2-4支,通常直立,有時上升,高達50cm。葉在主莖上的叢生,禾葉狀,長15-35cm,寬0.6-1.5cm;在可育莖上的葉常僅2-3枚,有時多枚,下部的較長,長可達12cm,上部的較短,有時長僅1cm。蠍尾狀聚傘花序數個,組成頂生狹圓錐花序,整個花序長約5cm;聚傘花序短,長至2cm;總苞片膜質,早落,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不過1cm;花序梗很短,長至1cm。花在花蕾時下垂,花後上升;苞片早落,約與萼片等長;花梗在果期長約5mm,伸直;萼片淺舟狀,長約4mm;花瓣紫色;能育雄蕊2枚,退化雄蕊3枚,花絲被長鬚毛。蒴果卵圓狀三稜形,長4-5mm。種子褐黑色,具多數白色瘤點,瘤點成以胚蓋為中心的輻射狀排列。花期4-9月。

細竹蒿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2000m的疏林草地及林下。分佈於華南及西南等地。

細竹蒿草相關論述

《廣西藥植名錄》:“涼血,止血,治熱症,小兒驚風。”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謝宗萬編撰.《中藥材正名詞典漢拉英對照》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