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細梗胡枝子

(中藥名)

鎖定
細梗胡枝子,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細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 (Thunb.) DC.的全草。分佈於遼寧南部經華北、陝西至長江流域各省,但云南、西藏無之。具有清暑利尿,截瘧之功效。用於中暑,小便不利,瘧疾,感冒,高血壓。
中文學名
細梗胡枝子
別    稱
瓜子鳥梢、斑鳩花、掐不齊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豆科
胡枝子屬
細梗胡枝子
採集時間
夏季採收
用    量
內服:煎湯,15-30g

細梗胡枝子入藥部位

全草。

細梗胡枝子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細梗胡枝子歸經

歸肺、膽、胃經。

細梗胡枝子功效

清暑利尿,截瘧。

細梗胡枝子主治

用於中暑,小便不利,瘧疾,感冒,高血壓。

細梗胡枝子相關配伍

1、治蛇咬傷:細梗胡枝子、剪刀草、櫻桃葉、黃豆葉各適量,搗爛調蛋清外敷。
2、治慢性腎炎:細梗胡枝子10g,麥冬9g,鹽柏9g,茶樹根12g,知母10g,水煎內服。(上2方出自《土家族藥物志 下》 )

細梗胡枝子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細梗胡枝子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洗淨,切碎曬乾。

細梗胡枝子形態特性

細梗胡枝子又名:蒔繪萩。小灌木,高25-50釐米,有時可達1米。基部分枝,枝細,帶紫色,被白色伏毛。托葉線形,長5毫米;羽狀複葉具3小葉;小葉橢圓形、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稀近圓形,長(0.6-)1-2(-3)釐米,寬4-10(15)毫米,先端鈍圓,有時微凹,有小刺尖,基部圓形,邊緣稍反捲,上面無毛,下面密被伏毛,側生小葉較小;葉柄長1-2釐米,被白色伏柔毛。總狀花序腋生,通常具3朵稀疏的花;總花梗纖細,毛髮狀,被白色伏柔毛,顯著超出葉;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長約1毫米,被伏毛;花梗短;花萼狹鐘形,長4-6毫米,旗瓣長約6毫米,基部有紫斑,翼瓣較短,龍骨瓣長於旗瓣或近等長;閉鎖花簇生於葉腋,無梗,結實。莢果近圓形,通常不超出萼。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細梗胡枝子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米以下的石山山坡。分佈於遼寧南部經華北、陝西至長江流域各省,但云南、西藏無之。

細梗胡枝子藥材性狀

根呈長圓柱形,具分枝,長10-30cm,表面淡黃棕色,具細縱皺紋,皮孔呈點狀或橫向延長疤狀。莖圓柱形,較細,長約50cm,多分枝或叢生,表面灰黃色至灰褐色,木質。葉為三出複葉,小葉片狹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2.5cm,寬0.5-1.5cm,先端圓鈍,稍具短尖,全緣,綠色或綠褐色,上面近無毛或被平伏短毛,背面毛較密集。有時可見腋生的總狀花序,總花梗長4-15cm,花梗無關節,花萼杯狀,長約4.5mm,被疏毛,花冠蝶形。莢果斜倒卵形。氣微、味談,具豆腥氣。

細梗胡枝子相關論述

《福建藥物志》:“利尿,截瘧,寧心。治小便不利,瘧疾,高血壓,失眠,感冒。” [1-4]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3.    方誌先,趙暉,趙敬華主編.《土家族藥物志 下》: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年
  • 4.    蔡光先主編.《湖南藥物志 第4卷》: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