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細果野菱

鎖定
細果野菱(Trapa incisa Siebold & Zucc.)是千屈菜科菱屬的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植物,莖細柔弱,分枝;葉浮水,葉互生,成蓮座狀菱盤,葉較小,斜方形或三角狀菱形,上面深亮綠色,下面綠色,疏被短毛或無毛,有棕色馬蹄形斑塊;葉柄中上部稍膨大,綠色無毛;花小,單生葉腋;花瓣白色,或帶微紫紅色;堅果三角形,凹凸不平,剌角細長,細錐狀,無果冠。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6] 
細果野菱分佈在中國的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在日本也有分佈。 [6]  細果野菱生於湖泊,池塘,深水沼澤中,在底質肥沃,陽光充足的水域中生長較好,對水深的生長適應性較強。細果野菱的繁殖方式為果實繁殖。 [7] 
《綱目拾遺》中記載“味甘鮮,性平,無毒”“生食補脾健胃,止渴生津,平肝氣,通腎水,益血消食。 [8]  細果野菱屬於小型種類,全株和果實可供觀賞,果實還可作為微型插畫及其工藝品。 [7] 
中文名
細果野菱
拉丁學名
Trapa incisa Siebold & Zucc. [5] 
別    名
小果菱
四角馬氏菱
四角刻葉菱
野菱
菱角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桃金娘目
千屈菜科
菱屬
細果野菱
分佈區域
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湖北、江西。俄羅斯、朝鮮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二級保護野生植物

細果野菱形態特徵

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根二型:着泥根細鐵絲狀,生水底泥中;同化根,羽狀細裂,裂片絲狀,深灰綠色。莖細柔弱,分枝,長80-150釐米。葉浮水,葉互生,聚生於主枝或分枝莖頂端,形成蓮座狀的菱盤,葉較小,斜方形或三角狀菱形,長1.9-2.5釐米,寬2-3釐米,上面深亮綠色,下面綠色,疏被短毛或無毛,有棕色馬蹄形斑塊;葉背面綠色帶紫,主側脈稍明顯,疏被少量的黃褐色短毛,脈間有茶褐色斑塊,邊緣中上部有不整齊的淺圓齒或牙齒,邊緣中下部全緣,基部廣楔形;沉水葉小,早落。葉柄中上部稍膨大,綠色無毛。
花小,單生於葉腋,花柄長1-2釐米,疏被淡褐色短毛;萼筒4深裂,裂片長約4毫米,基部密被短毛,其中1對萼筒沿脊被毛,其餘無毛;花瓣4,白色,或帶微紫紅色;長約7毫米;花盤全緣;雄蕊4,花絲纖細,花葯丁字形着生,內向;子房半下位,子房基部膨大,2室,每室具1倒生胚珠,僅1室胚珠發育,花柱鑽狀,柱頭頭狀。
堅果三角形,高1-1.2釐米,凹凸不平,剌角細長,細錐狀,無果冠。具4刺角,2肩角細刺狀、斜向上,角間端寬2-2.5釐米,2腰角較細短,鋭刺狀,斜下伸;果喙尖頭帽狀或細圓錐狀,果頸高約3毫米,無果頂冠;果柄長約2.5釐米,疏被褐色短毛。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1-2]  [6] 

細果野菱生長環境

細果野菱生於湖泊,池塘,深水沼澤中。 [7]  [2] 

細果野菱分佈範圍

細果野菱產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湖北、江西、江蘇,浙江,安徽等地。俄羅斯、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2]  [6] 

細果野菱生長習性

細果野菱在底質肥沃,陽光充足的水域中生長較好,對水深的生長適應性較強。 [7] 

細果野菱繁殖方法

細果野菱的繁殖方式為果實繁殖。 [7] 

細果野菱主要價值

細果野菱藥用價值

《綱目拾遺》中記載“味甘鮮,性平,無毒”“生食補脾健胃,止渴生津,平肝氣,通腎水,益血消食。 [8] 
【藥用部位】細果野菱的果及全草。
【性味歸經】甘、澀,涼。入心、胃二經。
【功效主治】消炎解毒、清暑解熱。用於脘腹脹痛、積滯下消、噯腐吞酸、暑濕證及濕温證初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
【古籍考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參考出處】《新華本草綱要》。

細果野菱食用價值

細果野菱的果實小,富含澱粉。 [2] 

細果野菱經濟價值

細果野菱果實還可作為微型插畫及其工藝品。 [7] 

細果野菱觀賞價值

細果野菱屬於小型種類,全株和果實可供觀賞。 [7] 

細果野菱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二級。 [4] 
參考資料
  • 1.    細果野菱  .植物通
  • 2.    細果野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3.    細果野菱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2-05-14]
  • 4.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2-05-14]
  • 5.    細果野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3]
  • 6.    細果野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5]
  • 7.    來自 陳耀東,馬欣堂,杜玉芬編著.中國水生植物[M]. 2012 陳耀東,馬欣堂,杜玉芬編著,中國水生植物,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2,第103頁
  • 8.    來自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委會.中華本草 5[M].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委會,中華本草5,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第6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