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細刺枸骨

鎖定
細刺枸骨(Ilex hylonoma Hu & Tang)常綠喬木,高4~10米;小枝圓柱形,慄褐色,略具稜角,無毛或變無毛。 [3] 
中文名
細刺枸骨
拉丁學名
Ilex hylonoma Hu & Tang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冬青目
冬青科
冬青屬
細刺枸骨
命名者及年代
Hu & T. Tang, 1940

細刺枸骨形態特徵

細刺枸骨
細刺枸骨(12張)
葉片薄革質,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6~12.5釐米,寬2.5~4.5釐米,先端短漸尖,具很短小的短尖頭,基部急尖、鈍或楔形,邊緣具粗而尖的鋸齒,有時齒尖為弱刺,葉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主脈在葉面凹陷,疏被柔毛或近無毛,在背面隆起,無毛,側脈9~10對,上面微凹,背面凸起,明顯,於葉緣附近網結,細脈網狀,略明顯;葉柄長8~14毫米,上面具溝槽及微柔毛,下面多皺;托葉三角形,微小,長約1毫米,急尖。
雄花序:由3花組成的聚傘花序簇生於二年生枝的葉腋內,總花梗長約1毫米,基部具1苞片,苞片三角形,具緣毛;花梗長約3毫米,基部具2枚具緣毛的小苞片;花萼盤狀,直徑約1.8毫米,無毛,4裂,裂片闊三角形,長0.5毫米,寬0.5~1毫米,先端鈍,具緣毛;花冠輻狀,淡黃色,花瓣4,倒卵狀橢圓形,長3~3.5毫米,寬約1.5毫米,基部稍合生;雄蕊4,與花瓣互生,並短於花瓣,花葯卵球形;退化子房近球形。雌花未見。
果序常2~5個簇生於葉腋內;果近球形,直徑10~12毫米,成熟時紅色,在干時多皺,宿存花萼平展,直徑約3毫米,頂端具厚盤狀或乳頭狀宿存柱頭;果梗長3~4毫米,基部具2枚小苞片;分核4,輪廓倒卵形,橫切面三稜形,頂端斜微凹,長6~9毫米,背部寬約3~4毫米,具不規則的皺紋及孔,中央具1縱脊;內果皮石質。花期3~5月,果期10~11月。 [1] 

細刺枸骨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1780米的山坡林中。

細刺枸骨分佈範圍

標本信息
標本信息(6張)
產於中國四川(峨眉、江北、南川、巫溪)和貴州(望謨、貞豐)。模式標本採自四川峨眉山。 [1] 

細刺枸骨栽培技術

刺冬青冬青科枸骨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莖幹青灰色,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鋭齒,老葉深綠色,新葉嫩綠色,帶有紅暈,清新亮麗,極為美觀。其葉片細小而稠密,四季常青,萌發力強,耐修剪,非常適合製作盆景。
刺冬青的挖掘移栽多在春季萌芽前進行,其根系發達,鬚根較多,移栽很容易成活。移栽前先把不必要的枝條剪除,將主根剪斷,多留細根和鬚根,挖後或打上泥漿或套上塑料袋進行保鮮保濕,應及早栽植。
栽前對樹樁進行一次整形,剪除造型不需要的枝條和過長的根,先栽在瓦盆或地下“養坯”,栽後澆透定根水,並對樹幹噴一遍水,然後用塑料薄膜罩住,以後注意土壤和棚內濕度,及時補充水分,隨着天氣的轉暖,樹樁會萌發新芽,可逐步打開塑料薄膜進行通風煉苗。當年栽種的樹樁所萌發的枝條可任其自然生長,不要剪除,以使其通過光合作用多製造養分,有利於根系的恢復生長,等到第二年再進行抹芽、修剪或造型。
刺冬青樹樁形態豐富,造型可根據樹樁的不同形態因勢利導,加工製作成單幹式、雙乾式、叢林式、一本多幹式、懸崖式、臨水式等不同形式的盆景。樹冠既可塑造成瀟灑疏散的自然型,又可修剪成規整的圓片型。
造型方法以修剪、蟠扎相結合,蟠扎多在10月進行,修剪則在秋末冬初。製作好的刺冬青盆景可在春季或梅雨季節移入紫砂盆之類的細盆觀賞,因其根系發達,可將部分根提出土面,使其懸根露爪,以體現蒼勁古樸的特色,並根據需要在盆面放置山石。
刺冬青適宜在温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中生長,耐半陰,有一定的耐寒性。平時管理較為粗放,當年移栽的樹樁不要施肥,盆土乾燥時應及時補充水分,夏季高温時注意遮光,以防烈日曝曬。第二年的生長季節可每2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夏季也不必遮光,平時保持盆土濕潤,空氣乾燥時向葉面噴些水,以增加空氣濕度,使葉色光亮翠綠。生長期隨時除去影響樹形的新枝嫩芽,以保持盆景的美觀。
每年的秋末冬初進行一次修剪整形,剪除病枝、交叉枝、平行枝、枯枝,使盆景的內膛通風透光。冬季移至室內,越冬温度宜保持在0℃至 10℃,不要施肥,也不要澆過多的水。每2至3年的春季翻盆一次,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疏鬆肥沃、排水透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較好。
[3] 

細刺枸骨物種鑑別

細刺枸骨與中華枸骨(I. centrochinensis S. Y. Hu)在葉的質地、顏色,花序的自然狀態、果柄短及分核的特徵等方面近似,但後者的葉較小,長4~9釐米,寬1.5~2.8釐米,邊緣具3~10對刺狀牙齒,果較小,直徑6~7毫米而不同。 [1] 

細刺枸骨主要變種

光葉細刺枸骨(變種)刺葉冬青(湖南植物名錄),光枝刺緣冬青(浙江植物誌)
本變種與細刺拘骨(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葉片革質或厚革質,披針形、倒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主脈上面無毛。
產於浙江(淳安、建德、鎮海、寧波)及湖南(長沙)和廣西(桂林);生於丘陵、山地雜木林中。模式標本採集廣西桂林 (W. T. Tsang 27796. A)。 [2] 

細刺枸骨藥用價值

【化學成份】含咖啡鹼、皂甙、鞣質、苦味質、澱粉。
【性味】微苦;涼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腰膝。主肝血不足;腎腳痿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各家論述】
  1. 《本草拾遺》:浸酒,補腰腳令健。
  2. 《本草從新》:補陰,益肝腎。
【摘錄】《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