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荊遺址

鎖定
紫荊遺址,位於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紫荊村北的丹江南岸二級階地上,於1953年發現,面積約10萬平方米,屬新石器時代至西周的古遺址。 [1]  [6] 
紫荊遺址,兩次發掘面積1835平方米,發現的遺址有窖穴(灰坑)220多個、陶窖6座、墓葬54座,房址2座。文化堆積分為老官台類型的前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仰韶文化、半坡晚期類型或西王村類型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西周文化。紫荊遺址為研究仰韶文化自身的發展和相鄰地區諸多原始文化的交流、影響、融合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學資料。 [1-3] 
2013年3月5日,紫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中文名
紫荊遺址
地理位置
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紫荊村北的丹江南岸二級階地上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至西周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431-1-43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面    積
約 100000 m²

紫荊遺址歷史沿革

1953年,發現紫荊遺址。
1977年8月至1978年7月,商縣圖書館、西安半坡博物館等單位對紫荊遺址進行了首次發掘。
1982年4~7月,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對紫荊遺址進行了第二次發掘。 [1] 

紫荊遺址遺址特點

紫荊遺址,枱面平坦,面積約10萬平方米。首次發掘面積1460平方米,發現的遺址有窖穴(灰坑)160個,陶窖4座,墓葬38座。第二次發掘面積375平方米,發現的遺址有房址2座、窖穴60多個、陶窯2座、墓葬16座。
紫荊遺址文化堆積分為5層,並代表5個不同的文化時期及其文化類型:
第一期文化屬於老官台類型的前仰韶文化,面貌的特點是灰層薄,包涵物少。
第二期文化屬於半坡類型的仰韶文化。
第三期文化屬半坡晚期類型或西王村類型的仰韶文化。
第四期文化屬於龍山文化。
第五期文化屬於西周文化。 [1-2] 
紫荊遺址

紫荊遺址文物遺存

紫荊遺址第一期文化出土陶器多為夾砂紅陶,外紅內黑,器表多飾粗繩紋,極少數為夾砂灰陶;器形主要有圓底紅帶缽、圈足碗和三足器等。
紫荊遺址第二期文化和第三期文化出土的遺物,主要是陶器,如缽、盆、碗、罐、甕和尖底瓶等。
紫荊遺址第四期文化出土的遺物,陶器主要有夾砂灰陶和泥質灰陶,器型有豆、鬲、甑、盆、罐、甕等;罐又分為高領罐、鼓腹罐、三耳罐等。紋飾主要有繩紋、籃紋和附加堆紋,也有一定數量的光面陶。
紫荊遺址第五期文化出土的器物有豆、鬲、盂、尊、磨製器、斧、錛、刀、鑿、鏃、球、環等。 [2-3] 
紫荊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文物名稱
文物簡介
文物照片
黑陶斝 [4] 
夾砂黑陶質地。器型為直口,鼓腹,三袋狀足。器口外有對稱的雙耳,頸與下腹部各飾一週條帶狀附加堆紋,其間飾圓圈狀堆紋。三個袋足與器身的相接處均有一週附加堆紋。 [4] 

紫荊遺址研究價值

紫荊遺址為研究仰韶文化自身的發展和相鄰地區諸多原始文化的交流、影響、融合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學資料。 [3] 

紫荊遺址保護措施

1992年4月20日,紫荊遺址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佈了保護範圍,其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及建設控制地帶均為遺址面積10萬平方米內。 [5] 
2013年3月5日,紫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紫荊遺址旅遊信息

  • 位置
紫荊遺址位於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紫荊村北的丹江南岸二級階地上。 [1] 
  • 交通
陝西省商洛市內乘坐公交11路、5路、2路、10路,棗塬村站、冀村站、商洛學院丹江校區站下車,步行前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