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花羊耳蒜

鎖定
紫花羊耳蒜(Liparis nigra Seidenf.)是蘭科羊耳蒜屬植物。地生草本,較高大。莖(或假鱗莖)圓柱狀,肥厚,肉質,有數節,長8-20釐米,直徑可達1釐米,綠色,下部被數枚薄膜質鞘。分佈於台灣、廣東南部、海南、廣西、貴州西南部(興義)、雲南中部至東南部(安寧、臨滄、麻栗坡)、西藏東南部(墨脱)、泰國和越南。生長於常綠闊葉林下或陰濕的岩石覆土上或地上,海拔500-1700米。
中文名
紫花羊耳蒜
拉丁學名
Liparis nigra Seidenf.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天門冬目
蘭科
羊耳蒜屬
紫花羊耳蒜
保護級別
列入CITES附錄Ⅱ、易危(IUCN標準)

紫花羊耳蒜形態特徵

紫花羊耳蒜
紫花羊耳蒜(9張)
地生草本,較高大。莖(或假鱗莖)圓柱狀,肥厚,肉質,有數節,長8-20釐米,直徑可達1釐米,綠色,下部被數枚薄膜質鞘。葉3-6枚,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膜質或草質,常稍斜歪,長9-17釐米,寬3.5-9釐米,先端漸尖、短尾狀或近急尖,基部斜歪並收狹成鞘狀柄,無關節;鞘狀柄長2-5釐米,初時幾乎全部抱莖,老鞘僅基部抱莖。花葶生於莖頂端,長18-45釐米;總狀花序長6-16釐米,具數朵至20餘朵花;花序軸具很狹的翅;花苞片很小,卵形,長1-2毫米;花梗和子房長1.6-1.8釐米;花深紫紅色,較大;中萼片線狀披針形,長1.6-2釐米,寬2.5-3毫米,先端鈍,具3脈;側萼片卵狀披針形,長1.5-1.7釐米,寬4-5毫米,先端鈍,具5脈;花瓣線形或狹線形,長1.6-1.8釐米,寬約0.8毫米,具1脈;唇瓣倒卵狀橢圓形或寬倒卵狀長圓形,長1-1.5釐米,寬1.2-1.8釐米,先端截形或有時有短尖,邊緣有明顯的細齒,基部驟然收狹並有一對向後方延伸的耳,近基部有2個胼胝體;胼胝體三角形,高0.8-1毫米;蕊柱長6-8毫米,兩側有狹翅;藥帽長約2毫米。蒴果倒卵狀長圓形,長約2.8釐米,寬約1釐米;果梗長6-9毫米。花期2-5月,果期11月。 [1]  [4] 

紫花羊耳蒜生長環境

紫花羊耳蒜
紫花羊耳蒜(6張)
生長於海拔500-1700米常綠闊葉林下或陰濕的岩石覆土上或地上。 [1] 

紫花羊耳蒜分佈範圍

產台灣、廣東南部、海南、廣西、貴州西南部(興義)、雲南中部至東南部(安寧、臨滄、麻栗坡)和西藏東南部(墨脱)。泰國和越南也有分佈。 [1] 

紫花羊耳蒜採收和儲藏

夏季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紫花羊耳蒜保護現狀

由於生態的破壞和過度的採掘,現已在全球處於瀕危階段,成果國際貿易公約規定的保護野生蘭科植物的一種。

紫花羊耳蒜主要價值

醫藥:全草:破瘀活血,除濕,清熱解毒。用於風濕痹痛,皮炎,跌打損傷,瘡瘍腫毒。

紫花羊耳蒜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