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背魚腥草

鎖定
紫背魚腥草又名岑草,為蕺菜的帶根全草。主要分佈在西北、華北、華中及長江以南各地的陰濕地或水邊。主要成份為魚腥草素、月桂烯。喜温暖濕潤的氣候,對地壤要求不嚴,怕霜凍,不耐乾旱和水澇,耐陰性強。
中文名
紫背魚腥草
別    名
岑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分佈區域
長江以南各地
領    域
生命科學
主要成份
魚腥草素、月桂烯

紫背魚腥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50釐米。莖下部伏地,節上生根,無毛或被疏毛。葉互生,心形或寬卵形,長3~8釐米,寬4~6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全緣,有細腺點,下面常紫色,兩面脈上被柔毛;葉柄長1~4釐米,被疏毛;托葉膜質,條形,長約2.5釐米,基部抱莖,下部與葉柄合生,邊緣被細毛。
穗狀花序生於莖的上端,與葉對生,長約2釐米;總苞片4枚,長方倒卵形,大小不一,白色;花小而密,無花被,具1小的披針形苞片;雄蕊3,花絲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1,由3個下部合生的心皮組成,子房上位,花柱3,分離。
蒴果卵圓形,頂端開裂。種子多數,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紫背魚腥草異名

魚腥草 (《履巉巖本草》)
【異名】岑草(《吳越春秋》),蕺(《別錄》),葅菜(《唐本草》),蕺菜(孟詵),紫背魚腥草(《履巉巖本草》),紫蕺(《救急易方》),葅子(《綱目,),臭豬巢(《醫林纂要》),側耳根(《遵義府志》),豬鼻孔(《天寶本草》),九節蓮(《嶺南採藥錄》),重藥(《現代實用中藥》),狗貼耳(《廣州植物誌》),肺形草(《貴州民間方藥集》),魚鱗真珠草、豬姆耳(《福建民間草藥》),秋打尾(《浙江中藥手冊》),狗子耳、臭草、野花麥(《江西民間草藥》),臭菜(《中藥志》),熱草(《滇南本草》整理本),臭質草(《浙江民間草藥》),臭腥草(《泉州本草》),臭牡丹、臭靈丹、辣子草、奶頭草(《湖南藥物志》),草攝、紅桔朝、臭蕺(《閩東本草》)。
【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帶根全草。

紫背魚腥草生長環境

生長於陰濕地或水邊。喜温暖濕潤的氣候,對地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濕潤的中性或微酸性砂土(或沙質壤土)生長最為旺盛,怕霜凍,不耐乾旱和水澇,耐陰性強。 [1] 

紫背魚腥草分佈範圍

分佈西北、華北、華中及長江以南各地。 [2] 

紫背魚腥草化學成分

全草含揮發油,油中含抗菌成分魚腥草素、甲基正壬基酮、月桂烯、月桂醛、癸醛、癸酸。尚氯化鉀、硫酸鉀、蕺菜鹼。花穗、果穗含異槲皮苷,葉含槲皮苷。根莖揮發油亦含魚腥草素。 [3] 

紫背魚腥草栽培管理

採用地下莖或帶根的壯苗繁殖栽培,一年四季均可進行,冬季和早春應注意防凍保温,夏季和初秋應注意遮陽保濕。種植應選擇有自然遮陰、排灌方便、土壤疏鬆肥沃、濕潤保水的地方,定植後,乾旱季節應適時澆灌水,雨季應及時排水,忌田間長時間積水。 [1] 
參考資料
  • 1.    問清泉,楊廷明主編;劉錦程,歐陽炯煒,鄭金城等副主編;易桂祥主審,三峽大學校園綠地規劃與園林植物配植,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4,第121頁
  • 2.    褚洪標,梁生林主編;梁兆昌,周秋貴副主編,井岡山區域實用中草藥圖譜,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15.07,第48頁
  • 3.    《健康大講堂》編委會編著,五臟養生藥膳一本通,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8,第2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