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紅獐牙菜

(中藥)

鎖定
紫紅獐牙菜,中藥名。為龍膽科獐牙菜屬植物紫紅獐牙菜SwertiapuniceaHemsl.的全草。分佈於雲南、四川、貴州、湖北西部、湖南。具有清熱除濕,利膽之功效。用於黃疸型肝炎,膽囊炎,風熱感冒,風火牙痛,熱淋。
中文學名
紫紅獐牙菜
別    稱
苦膽草、草龍膽、青葉膽、水黃蓮、土黃蓮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捩花目
龍膽科
獐牙菜屬
紫紅獐牙菜
分佈區域
雲南、四川、貴州、湖北西部、湖南
採集時間
秋季採收
用    量
3-9g

紫紅獐牙菜入藥部位

全草。

紫紅獐牙菜性味

味苦,性寒。

紫紅獐牙菜歸經

歸肝、膽經。

紫紅獐牙菜功效

清熱除濕,利膽。

紫紅獐牙菜主治

用於黃疸型肝炎,膽囊炎,風熱感冒,風火牙痛,熱淋。

紫紅獐牙菜相關配伍

1、急性骨髓炎,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菌痢,急性結膜炎,急性咽喉炎:全草6-15g,水煎服。
2、治燒燙傷:全草熬膏加雞蛋清及桐油(或麻油)調搽。(1-2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第3輯》)

紫紅獐牙菜用法用量

3-9g。

紫紅獐牙菜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

紫紅獐牙菜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15-80釐米。主根明顯,淡黃色。莖直立,四稜形,稜上具窄翅,基部直徑2-7毫米,中部以上分枝,枝斜伸,開展。基生葉在花期多凋謝;莖生葉近無柄,披針形、線狀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達6釐米,寬至1.8釐米,莖上部及枝上葉較小,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狹縮,葉質厚,葉脈1-3條,於下面明顯突起。圓錐狀復聚傘花序開展,多花;花梗直立,細瘦,長至3.2釐米;花大小不等,頂生者大,側生者小,5數,稀在小枝上者4數,直徑1-1.5釐米;花萼綠色,長為花冠的1/2-2/3,稀近等長或稍長,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7毫米,直立或有時開展,先端急尖或漸尖,背面僅中脈明顯;花冠暗紫紅色,裂片披針形,長6-11毫米,先端漸尖,具長尖頭,基部具2個腺窩,腺窩矩圓形,深陷,溝狀,邊緣具長柔毛狀流蘇;花絲線形,長4-6毫米,花葯橢圓形,長約1.5毫米;子房無柄,矩圓形,花柱短,明顯,柱頭2裂,裂片半圓形。蒴果無柄,卵狀矩圓形,長1.2-1.5釐米,先端漸狹;種子矩圓形,黃褐色,直徑0.5-0.6毫米,表面具小疣狀突起。花果期8-11月。

紫紅獐牙菜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3800m的山坡草地、河灘、林下及灌叢中。分佈於雲南、四川、貴州、湖北西部、湖南。

紫紅獐牙菜藥材性狀

全草長15-100cm,主根長圓錐形,多彎曲或扭曲,有的有分枝,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莖四稜,稜角具狹翅,直徑1-6mm,表面暗綠黃色、暗紫色或黃棕色,中部以上分枝較多,斷面中空。葉對生,葉片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披針形、狹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長1.5-6cm,寬0.2-1.4cm,分枝上葉較小。圓錐狀復聚散花序;花5基數,稀在小枝上者4數;花萼狹披針形或披針形,黃綠色,花冠暗紫紅色或黃棕色,裂片常披針形,內側基部2腺窩,其邊緣具長柔毛。蒴果卵圓形,種子多數,細小。氣微,味極苦而持久。

紫紅獐牙菜藥理作用

對免疫性肝損具有保護作用,有抗氧化及保護免疫功能作用。

紫紅獐牙菜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選》:“治急性黃疸型肝炎,膽囊炎。” [1-6] 
參考資料
  • 1.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曾育麟,李星煒.《中國民族藥志 第4卷》:四川民族出版社,2007年
  • 4.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所.《湖南藥物志 第3輯》: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
  • 5.    蔡光先.《湖南藥物志 第6卷》: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
  • 6.    冉先德.《中華藥海 下 第1冊 全新修訂經典版》: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