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紫微星(北极五星中的帝星)一般指小熊座β星
紫微垣,又称紫微宫,居于三垣中央,太微垣、天市垣陪设两旁。北极五星位于紫微垣中。在古代中国,天文学家认为,紫微星位于“北辰”,是当时的北极星,位置永恒不移,应是天帝的居所。因此,紫微星也被称为“帝星”。
由于中国星官体系早已成型,不可能再进行很大改动,所以“紫微星”虽然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小熊座β星(当时的北极星)的称呼,但它只是小熊座β星的别名,而不是北极星的别名,不会和北极星一样在时间的推移中指代不同的星球。
- 中文名
- 小熊座β星
- 外文名
- Kochab
- 别 名
- 北极二、紫微星、帝星
- 分 类
- 巨星
- 直 径
- 6.468✕107 km
- 表面温度
- 3291.85 ℃
- 视星等
- 2.08 等
- 绝对星等
- -0.89 等
- 赤 经
- 14时50分42.37秒
- 赤 纬
- +74°9′19.7″
- 距地距离
- 127 光年
- 所属星座
- 小熊座
- 特殊之处
- 公元前1100年的北极星
名称性质
播报编辑
相关典故
播报编辑
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注》:“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类似紫微宫以与天戏篮放帝对应。
北极五星,在紫微宫中,北辰最尊者也,其纽星为天枢,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枢星在天心,四方去极各九十一度。贾逵、张衡狱旬笑、蔡邕、王蕃、陆绩皆以北极纽星之枢,是不动处,在纽星末犹一度有余。今清台则去极四度半。第一星主月,太子也;二星主日,帝王也,亦太一之坐,谓最赤明者也;第三星主五行,庶子也。《乾象新星书》曰:“第三星主五行,第四 星主诸王,第五星为后宫。”闳云:“北极五星,初一曰帝,次二曰后,次三曰妃, 次四曰太子,次五曰庶子。”四曰太子者,最赤明者也。后四星勾曲以抱之者,帝星也。太公望以为北辰,以为耀魄宝,以为帝极者是也。或以勾陈口中一星为耀魄宝者,非是。 [3]
翻译坑地慨如下:
北极五星在紫微垣中,北辰是最尊贵的,它的纽星是天的中心,天体运行无穷无止,日月星辰三光交迭辉映,然而极星不移动,所以说“极星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极星在天的中心,四方距离极星各是九十一度。贾逵、张衡、蔡邕、王蕃、陆续都认为北极纽星的枢纽是不移动的,在和北天极还有一度多的地方。清台(即天文台)的仪器却测出来北天极距离极星四度半。第一星主管月亮,是太子;第二星主管太阳,是帝王,也就是太一的座位,所谓是最红最明亮的星;第三星主管五行,是庶子。《乾象新星书》说:“第三星主管五行,第四星主管诸王,第五星是后宫。”洛下闳说:“北极五颗星,第一个叫皇帝,第二叫皇后,第三叫皇妃,第四叫太子,第五叫庶子。”第四颗星叫太子星的原因,是因为它最抹夜红最明亮。后面的四颗星勾结盘曲以环抱的那颗星,是帝星。左公望认为帝星是北辰、是耀魄宝,位于帝极的就是这颗星。有人把勾陈座中的一颗星当作帝星,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