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熊座β星

鎖定
小熊座β星,即北極二,別名紫微星、帝星,公元前1100年的北極星,位於紫微垣,屬於北極五星之一,是一顆巨星。
紫微垣,又稱紫微宮,居於三垣中央,太微垣天市垣陪設兩旁。北極五星位於紫微垣中。在古代中國,天文學家認為,紫微星位於“北辰”,是當時的北極星,位置永恆不移,應是天帝的居所。因此,紫微星也被稱為“帝星”。
由於歲差進動北極星在不同歷史時代指的是不同的星。公元前1100年的北極星是小熊座β星(北極二),而21世紀的北極星是小熊座α星(勾陳一)。
由於中國星官體系早已成型,不可能再進行很大改動,所以“紫微星”雖然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對小熊座β星(當時的北極星)的稱呼,但它只是小熊座β星的別名,而不是北極星的別名,不會和北極星一樣在時間的推移中指代不同的星球。
其它曾經作為北極星的星球還有天樞(公元800年)、太乙(公元前2250年)、天乙(公元前2600年)等。 [1] 
中文名
小熊座β星
外文名
Kochab
別    名
北極二
紫微星
帝星
分    類
巨星
直    徑
6.468✕107 km
表面温度
3291.85 ℃
視星等
2.08 等
絕對星等
-0.89 等
赤    經
14時50分42.37秒
赤    緯
+74°9′19.7″
距地距離
127 光年
所屬星座
小熊座
特殊之處
公元前1100年的北極星

小熊座β星名稱性質

小熊座β星,是一顆巨星,位於小熊座,全天第57亮星,視星等2.08等,絕對星等-0.89等。 [2]  在中國古代星官體系中,屬於北極五星

小熊座β星相關典故

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後漢書·卷四十八·霍諝傳注》:“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類似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
宋史·卷四十九·志第二·天文二·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有如下記載:
北極五星,在紫微宮中,北辰最尊者也,其紐星為天樞,天運無窮,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樞星在天心,四方去極各九十一度。賈逵張衡蔡邕王蕃陸績皆以北極紐星之樞,是不動處,在紐星末猶一度有餘。今清枱則去極四度半。第一星主月,太子也;二星主日,帝王也,亦太一之坐,謂最赤明者也;第三星主五行,庶子也。《乾象新星書》曰:“第三星主五行,第四 星主諸王,第五星為後宮。”閎雲:“北極五星,初一曰帝,次二曰後,次三曰妃, 次四曰太子,次五曰庶子。”四曰太子者,最赤明者也。後四星勾曲以抱之者,帝星也。太公望以為北辰,以為耀魄寶,以為帝極者是也。或以勾陳口中一星為耀魄寶者,非是。 [3] 
翻譯如下:
北極五星在紫微垣中,北辰是最尊貴的,它的紐星是天的中心,天體運行無窮無止,日月星辰三光交迭輝映,然而極星不移動,所以説“極星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羣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極星在天的中心,四方距離極星各是九十一度。賈逵、張衡、蔡邕、王蕃、陸續都認為北極紐星的樞紐是不移動的,在和北天極還有一度多的地方。清枱(即天文台)的儀器卻測出來北天極距離極星四度半。第一星主管月亮,是太子;第二星主管太陽,是帝王,也就是太一的座位,所謂是最紅最明亮的星;第三星主管五行,是庶子。《乾象新星書》説:“第三星主管五行,第四星主管諸王,第五星是後宮。”洛下閎説:“北極五顆星,第一個叫皇帝,第二叫皇后,第三叫皇妃,第四叫太子,第五叫庶子。”第四顆星叫太子星的原因,是因為它最紅最明亮。後面的四顆星勾結盤曲以環抱的那顆星,是帝星。左公望認為帝星是北辰、是耀魄寶,位於帝極的就是這顆星。有人把勾陳座中的一顆星當作帝星,是不正確的。
中國北宋初年的時候,地球北極指向的天空離勾陳一角距還有6度。可見,那時它還遠遠不能作北極星,也與上述記載相符合。然而,隨着時間的變化,到了明清時期,勾陳一已經取代北極二,成為北極星了。
參考資料
  • 1.    徐剛,張超.星空帝國 中國古代星宿揭秘.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65-69
  • 2.    小熊座流星雨今夜相伴  .新浪廣東[引用日期2013-03-06]
  • 3.    《宋史·卷四十九·志第二·天文二·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