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紫外吸收光譜法

鎖定
紫外吸收光譜法 [1]  又稱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據物質對不同波長的紫外線吸收程度不同而對物質組成進行分析的方法。此法所用儀器為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計或紫外-可見吸收分光光度計。光源發出的紫外光經光柵或稜鏡分光後,分別通過樣品溶液及參比溶液,再投射到光電倍增管上,經光電轉換並放大後,由繪製的紫外吸收光譜可對物質進行定性分析。
中文名
紫外吸收光譜法
外文名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學    科
環境工程
領    域
環境科學
別    名
紫外分光光度法
儀    器
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計或紫外-可見吸收分光光度計

紫外吸收光譜法定義

紫外吸收光譜法 [2]  是通過研究物質分子對紫外光的吸收情況進行定性、定量和結構分析的一種常用光譜分析方法。利用紫外吸收光譜進行定量分析的由來已久,公元60年古希臘已知道利用五味子浸液來估計醋中鐵的含量。這一古老的方法由於最初是運用人的眼睛來進行檢測,所以叫比色法。

紫外吸收光譜法原理

此法所用儀器為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計或紫外-可見吸收分光光度計。光源發出的紫外光經光柵或稜鏡分光後,分別通過樣品溶液及參比溶液,再投射到光電倍增管上,經光電轉換並放大後,由繪製的紫外吸收光譜可對物質進行定性分析。由於紫外線能量較高,故紫外吸收光譜法靈敏度較高;同時,本法對不飽和烯烴、芳烴、多環及雜環化合物具有較好的選擇性,故一般用於這些類別化合物的分析及相關污染物的監測。如,水和廢水統一檢測分析法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礦物油、硝酸鹽氮;以可變波長紫外檢測器作為檢測器的高壓液相色譜法測多環芳烴等 [1] 

紫外吸收光譜法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在有機化合物分子中有形成單鍵的σ電子、有形成雙鍵的π電子、有未成鍵的孤對n電子。當分子吸收一定能量的輻射能時,這些電子就會躍遷到較高的能級,此時電子所佔的軌道稱為反鍵軌道,而這種電子躍遷同內部的結構有密切的關係。
在紫外吸收光譜中,電子的躍遷有σ→σ*、n→σ*、π→π*和n→π*四種類型,各種躍遷類型所需要的能量依下列次序減小: σ→σ*>n→σ*>π→π*>n→π*。

紫外吸收光譜法紫外光譜

準確測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對從分子水平去認識物質世界,推動近代有機化學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採用現代儀器分析方法,可以快速、準確地測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在有機化學中應用最廣泛的測定分子結構的方法是四大光譜法: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和質譜。紫外和可見光譜,簡寫為UV。

紫外吸收光譜法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屬於分子光譜法包括: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UV-Vis),紅外光譜法(IR),分子熒光光譜法(MFS),分子磷光光譜法(MPS),核磁共振,化學發光。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是利用某些物質的分子吸收200~800nm光譜區的輻射來進行分析測定的方法。這種分子吸收光譜產生於價電子和分子軌道上的電子在電子能級間的躍遷,廣泛用於有機和無機物質的定性和定量測定。

紫外吸收光譜法紫外吸收光譜儀

紫外吸收光譜儀紫外可見光譜儀中的用途較廣的一種,其主要由光源、單色器、吸收池、檢測器以及數據處理及記錄(計算機)等部分組成,利用紫外-可見光譜法,可以研究金屬離子與有機物配體之間的絡合作用 [3] 
參考資料
  • 1.    《環境科學大辭典》編委會. 環境科學大辭典(修訂版)[M].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8.
  • 2.    曾幸榮主編. 高分子近代測試分析技術[M]. 2007
  • 3.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委員會《環境科學》委員會. 中國大百科全書, 環境科學[M].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