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素積

鎖定
素積是古代華夏服章體系裏裳的一種,又叫素裳。
中文名
素積
外文名
su ji
類    型
服飾

素積簡介

素積,以十五升布為衣,積素以為裳。 [1]  闢積其要中,使踧,因以名之也。 [2]  「裳又前三幅,後四幅,開兩邊,露裏衣,是以須衽。屬衣兩旁垂之,以掩交際之處。」 [3]  “闢積”的意思是,為行平易,把平鋪的裳從底邊正中間向上剪開_↑_,然後把中間分開的∧形兩邊前後縫起來,就成了無襠的袴,方便走路。擺幅越大的裳做出來的袴的擺幅也越大。後來前後兩幅布的設計演進為前後各兩塊對稱的梯形布縫成,幅布越多擺幅就越大。素積是皮弁服的一部分,緇布衣,古代軍服。《白虎通》曰:“皮弁者,何謂也?所以法古,至質冠名也。弁之言攀也,所以攀持其發也。上古之時質,先加服皮以鹿皮者,取其文章也。《禮》曰:「三王共皮弁素積。」裳也,腰中闢積,至質不易之服,反古不忘本也。戰伐田獵,此皆服之。” [4]  “諸侯每日視朝,其君與臣皆服玄冠、緇布衣,素積以為裳。《禮》通謂此服為朝服。宴食雖非大禮,要是以禮見君,故服朝服。公食大夫之禮,賓朝服,則臣於君,雖非禮食,亦當服朝服也。” [5]  素積也是君臣的朝服,公視朔之服。 [6] 

素積韋弁服和皮弁服

《周禮》曰:“凡兵事,韋弁服。”鄭玄注曰:“韋弁,以韎韋為弁,又以為衣裳。《春秋傳》曰“晉郤至衣韎韋之跗注”是也。今時伍伯緹衣,古兵服之遺色。”若賈、服等説,跗謂足跗,注,屬也。袴而屬於跗。若據鄭《雜問志》,則以跗為幅,注亦為屬,以韎韋幅如布帛之幅,而連屬以為衣,而素裳。既與諸家不同,又與此注裳亦用韎韋有異者,鄭君兩解,此注與賈、服同,裳亦用韎韋也。至彼《雜問志》裳用素者,從白舄之義。若然,案《聘禮》雲“卿韋弁,歸饔餼”。注云:“韋弁,韎韋之弁,蓋韎布為衣而素裳。”以其《士冠禮》上士玄裳,中士黃裳,下士雜裳。雜裳者,前三幅玄,後四幅黃,故爵韎也。

素積素積與袴褶

素積,在漢朝也被稱為短衣大絝,而在南朝以後則被稱為袴褶。“袴褶,車駕親戎、中外纂嚴所服。黑冠,帽綴紫褾,以絡帶代鞶帶。” [7] 

素積素積東渡日本

日本學習了隋唐的服制,引入了當時被稱為袴的素積,並傳承至今,稱為日本武士文化的典型代表。古代日本並沒有區分褌和袴的區別,都是裙褲,同時袴據説來自裳。袴在古代日本是作為男子象徵的服裝。 [8]  正倉院所藏古代袴中就有開襠式袴(開股式)和合襠式袴(閉股式),一邊有帶子系攏,這種形制後來就成為後來的束帶和大口袴。平安時代,日本的表袴、指貫和長褲在官位上的適用、形態以及材質就確定下來了。近代增加了野袴、行燈袴和輕衫,也成為日本武士的常服和庶民的禮服。而女性的緋袴出現在平安時代鎌倉時代以來成為普遍穿着。袴在日本很受歡迎不僅僅是因為方便活動,也能保護下身並起到保温的作用。日本袴的種類有十四種,分別是:表袴、大口袴、指貫(奴袴)、小袴、四幅袴、長袴、馬乘袴、平袴、野袴、裁付(伊賀袴)、踏込袴、山袴、行燈袴、女袴。日本袴裏分為襠有袴(馬乘袴)和襠無袴(行燈袴)。其中女袴、四幅袴、山袴、行燈袴都是無襠。表袴有襠。馬乘袴,則一定有襠。 [9]  日常生活用的務工作業系袴包括野袴、山袴、輕衫、裁付和四副袴。裁付是野袴、山袴和輕衫發展而來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