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紙質檔案

鎖定
紙質檔案是以紙張作為載體的一種檔案,如保存備查的公文圖紙、信札、電報、户籍、帳冊、契約、證書、書稿、日記、筆記、家譜的原本和原稿。
紙質檔案具有易損壞,無法再生,需要保密等特點,對檔案的保護和修復是檔案工作必須重視的工作和任務。
中文名
紙質檔案
外文名
paper archives;paper files;paper file
性    質
以紙張作為載體的一種檔案
拼    音
zhǐ zhì dàng àn

紙質檔案定義介紹

以紙張作為載體的一種檔案,如保存備查的公文圖紙、信札、電報、户籍、帳冊、契約、證書、書稿、日記、筆記、家譜的原本和原稿。紙張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紙質檔案最先產生在中國(見紙質文獻)。東漢時已經開始用紙張書寫文件,魏晉以後紙質文件逐漸增多,但官府公文仍以簡為主。到東晉末葉,公元403年底,桓玄代晉自立,下令公文全部用紙書寫。他在詔令中説:“古無紙,故用簡,非主於敬也。今諸用簡者,皆以黃紙代之。”從此紙質檔案大量產生。從 4世紀到17世紀末,中國造紙術先後傳入越南、朝鮮、日本、阿拉伯國家、歐洲各國、美洲大陸,乃至全世界,促進了世界檔案事業的發展。紙張的使用引起檔案數量急劇增長,以羅馬教皇形成的檔案為例:使用紙張以前,在1243~1254年的11年間,每年平均形成 730件;使用紙張以後,在1294~1303年9年間,每年平均形成5萬件,增加近70倍。紙質檔案優點較多,便於管理和利用。當代聲像檔案和機讀檔案已有顯著增長,但紙質檔案在世界各國檔案館的總藏中仍佔主要地位。

紙質檔案紙質檔案的保護

由於歷史的原因,當前主要的檔案文獻資料都是採用紙質材料為載體進行保存,特別是一些機密性較高的機關文件,大多采用紙質文件存檔,這樣就為保存紙質文獻檔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重視紙質文獻的保存和修復工作是檔案工作人員必須要注意和認真對待的重要問題。
中國造紙技術源遠流長,紙質保存方面也留下了豐富經驗,防老化,防潮、防蟲、防洇方面都有各種技術流傳下來。古代為了讓紙張能保存較長時間,在造紙時候,會採用石灰和石棉等含鹼性較強的天然材料,在日後的保存中,空氣中多含酸性,能夠讓紙張不易老化破損,得以長久保存。對於特別珍貴的紙質文物書畫,古人採用黃蘗染紙、含有鉛丹的塗料防蟲,用杉木梧桐木製成木盒防潮防氧化,因而很多紙張得以流傳千年二不易褪色。現代人在保存檔案文獻時往往不會考慮對紙質文獻如何保存的問題,以至於經常造成許多無法彌補的損失,因而對紙質檔案的保存問題,必須引起檔案文獻管理工作者的重視。南方大部分地區受大陸季風和海洋季風雙重氣候影響顯著,氣候濕潤,空氣酸度較大,紙質檔案文獻的保存問題更顯得重要。
作為紙質檔案文獻,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紙質材料的老化問題。有效保護紙質檔案文獻,首先需要了解紙質老化的原因,然後才能有針對性的檔案文獻進行保護。 [1]  當前而言,對紙質檔案的保護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修復,二是製作副本,三是電子化存檔。無論採用哪種保存方式,都無法保持檔案的原始狀態,具有一定的非檔案化風險。

紙質檔案紙質檔案的修復

檔案文件在保存和利用過程中,由於內因和外因的綜合作用和影響,久而久之,便會導致髒污、破裂、紙質腐朽及字跡褪色等種種損傷。因而便有了檔案文件的修復問題。
文件的修復方法很多,大體有兩個方面,一是修復文件載體。如加膜、修裱、去污、增塑等二是恢復載體所記錄的信息。例如顯示褪色字跡的照相法,以及錄音、錄像檔案的修復方法等。對各種不同的修復方法,檔案工作者應特別注意優化選擇。否則,就可能事與願違,“修復”後,不僅沒有恢復檔案原貌,反而破壞了檔案。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