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線譜

(一種記譜法)

鎖定
五線譜(Staff)是一種記譜法,通過在五根等距離的平行線上標以不同時值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主要服務於鍵盤樂器
五線譜的發源地是希臘,五線譜在中國逐步流傳和使用,則於19世紀中葉以後隨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及新學的興辦而有所推廣。
中文名
五線譜
外文名
Staff
定    義
用來記載音符的五條平行線
詞條領域
音樂學
發源地
希臘

五線譜發展歷史

五線譜紐姆記譜法

紐姆記譜法 紐姆記譜法
五線譜的發源地是希臘。在古希臘,音樂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聲樂,歌詞發音的高低長短是用字母表示的,到了羅馬時代,開始用另一種符號來表示音的高低,這種記譜法稱為“紐姆記譜法”(Neuma),這就是五線譜的雛形。“Neuma”源自希臘語,意為符號,是用繪圖的形式表示的初期紐姆形狀(如圖)。

五線譜一線譜

紐姆符號開關清晰,有時表明一個音,也常常表明一組音,它能夠幫助演唱者記憶、瞭解各種曲調進行特徵,但它不能表示音的長短,也沒有固定的高低位置,於是後人便劃出一根直線,將紐姆符號寫在線的上下,以線為中心點,把音固定為F,再根據上下位置確定音高,這種形式稱為“一線譜”。

五線譜彩色四線譜

四線譜 四線譜
到了11世紀,僧人規多把紐姆符號放在四根線上,從而確定其音高,這種樂譜稱為“四線樂譜”。開始的線譜是用不同的顏色畫成的,如紅線代表F音,黃線或綠線代表C音。

五線譜黑色四線譜

到了13世紀,四線樂譜採用全部黑色線,只是在線的前端寫上一個拉丁字母表示線的音高,這就是譜號的雛形。

五線譜定量音樂

由於四線的紐姆樂譜並不能把節奏標出來,因此必須對每個音的長短有精確的確定方法,這就是定量音樂的起因。13世紀,科倫對約翰教學樂僧佛蘭克著《定理歌曲藝術》一書中首次提出了黑音符的長度。
15世紀時,出現了白音符,音符種類也增加了。線譜發展到這種狀態時,已基本能記錄音的高低位置和音長短。到了16世紀,開始使用劃分小節的記譜法,符頭也變成了圓形。17世紀,四線譜又被改進為五線譜,經過300年的逐步完善,現已成為當今世界上公用的音樂記譜法。

五線譜傳入中國

五線譜傳入中國,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1713年的《律呂正義》續編,書中記述了五線譜及音階、唱名等。五線譜在中國逐步流傳和使用,則於19世紀中葉以後隨西方傳教士的傳教及新學的興辦而有所推廣。

五線譜構成

五線譜線與間

線與間 線與間
五線譜是由五條平行線組成的,它們的順序是由下往上數的。最下面第一條線為第一線,往上數分別為第二線第三線第四線第五線。線與線之間的空白為“間”,同“線”一樣,最下面的為第一間,往上數是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

五線譜加線與加間

加線與加間 加線與加間
線和間如不夠使用,可在五線譜上方或下方增加短線,稱為加線,加線產生的間稱為加間,在五線譜上面的稱上加線(間),下面的稱下加線(間),上加線(間)由下向上計算,下加線(間)由上向下計算,例如:上加一線上加一間下加一線下加一間等。

五線譜記號

五線譜譜號

譜號用於標明五線譜上的音的高低,記在五線譜的某一條線上,便使這條線的音級名稱固定,同時也確定了其他各線上或間內的音級名稱和高度。
通常用的譜號有三種:G譜號、F譜號和C譜號,G譜號在五線譜的第二線時稱高音譜號,F譜號記在五線譜的第四線時稱低音譜號,C譜號記在五線譜的第三線時稱中音譜號,在其他線上時均有不同名稱。
高音譜號、低音譜號、中音譜號
五線譜為適應不同音域的人聲和樂器的需要,應通過選用或更換譜號避免過多加線
五線譜與不同的譜號構成不同的譜表,其中常用的有高音譜表、低音譜表、中音譜表和下中音譜表,此外還有女高音譜表、上低音譜表、女中音譜表等,一般譜表的名稱與所使用的譜號名稱一致,例如高音譜表使用高音譜號。

五線譜變音記號

變音記號是用來升高或降低音級的記號,有五種:
升號(♯)將基本音級升高半音至對應的升音級
降號(♭)將基本音級降低半音至對應的降音級
重升號(𝄪)將基本音級升高全音或將升音級升高半音至對應的重升音級
重降號(𝄫)將基本音級降低全音或將降音級降低半音至對應的重降音級
還原號(♮)將變化音級還原至對應的基本音級。
變音記號可以記在五線譜的線上和間內;可以記在音符的前面和譜號的後面。記在譜號後面的變音記號叫做調號。在未改變新調之前,它對音列中所有同音名的音都生效。如果在樂曲中間要更換調號時,可能有三種情況。
更換調號如果發生在一行樂譜的開始處,這時應該在前一行樂譜的末尾處將所要更換的調號預先記寫清楚,並將最後一條小節線向前移,以便記寫新調的調號。
增加原有升號降號的數目時只要在更換調號處的小節線右邊寫出新調的調號便可以了。
減少原有升號或降號的數目時需要在更換調號處的小節線左邊將多餘的變音記號還原。在小節線的右邊寫出新調的調號。
升號變降號或降號變升號時需要在更換調號處的小節線左邊將原來的變音記號還原,在小節線的右邊寫出新調的調號。直接放在音符前的變音記號叫做臨時記號。臨時記號只限於同音高的音有效,而且只到最近的小節線為止,在多聲部樂曲中臨時記號往往只對一個聲部有效。為了提醒廢除前面所用的臨時記號,有時在小節線後面加上另外的臨時記號。

五線譜音符與休止符

用以記錄不同長短音的進行的符號叫做音符。用以記錄不同長短的音的間斷的符號叫做休止符
音值的基本相互關係:每個較大的音值和它最近的較小的音值的比例是2與1之比。例如:全音符等於兩個二分音符;全休止符等於兩個二分休止符等。
記譜法中,音符與休止符的寫法,與音樂的構思、音符與休止符在五線譜上所處的位置有着密切聯繫。正確的記譜,其目的是為了能簡單明瞭、科學合理、準確地反映音樂思想。
關於記譜問題,情況異常複雜。這裏只能將音符與休止符的寫法的基本規則敍述如下:音符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符頭(空心的或實心的橢圓形標記)、符幹(垂直的短線)和符尾(連在符幹一端的旗狀標記)。音符的符頭可以記在五線譜的線上與間內。符頭在五線譜上的位置愈高音愈高,反之音符符頭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用音符幹記譜,符頭在第三線以上時,符幹朝下,寫在符頭的左邊;在第三線以下時,符幹朝上,寫在符頭的右邊。符頭在第三線上,符幹朝上朝下都可以,根據鄰近的符幹方向而定。符尾永遠寫在符乾的右邊並彎向符頭。假如同一符干連着許多符頭而又分佈在第三線的上下時,則以離第三線最遠的符頭為準。許多音符組成一組時,用共同的符尾(符槓)相連。這時符乾的方向仍以離第三線最遠的符頭為準。兩條以上的符槓要平行。單聲部音樂永遠用單符幹記譜。
多聲部音樂只有在節奏相同的情況下,才可以用單符幹記譜。節奏不同時,則用雙符幹或多符幹記譜。用雙符幹記二聲部樂曲時,高聲部符幹朝上,低聲部符幹朝下,聲部交錯時,其原則不變。符乾的長度一般應保持八度音程的距離,假如符干連着許多符時,符乾的長度應是符頭間的距離加上八度音程的距離。如果符頭在上加三線以上,符幹必須延伸到五線譜的第三線或第四線。如果符頭在五線譜的下加三線以下,符幹必須延伸到五線譜的第三線或第二線。音符如果帶符尾,則符尾形狀不變。許多音符用共用符尾時,符幹長度多半長短不一,要使符槓與相近符頭的距離至少距離八度,符槓的方向與符頭的總趨向基本平行。
由於譜面狹窄及其他種種原因,不可能遵守上述規則時,適當縮短或伸長符幹長度是完全可以的。附點寫在音符符頭和休止符右邊的間內,而不記在線上。休止符在單符幹記譜中,永遠記在第三線上,或靠近第三線的地方。二分休止符寫在第三線的上面,全休止符寫在第四線的下面。在雙符幹記譜中,各聲部共同休止時,休止符的記法與單符幹記譜相同。個別聲部休止時,休止符寫在五線譜的邊緣,或五線譜之外。這時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要使用加線。全休止符寫在加線的下面,二分休止符寫在加線的上面。

五線譜附點

附點是記在符頭右邊的小圓點,增長音符時值的符號。帶有一個附點的音符,增長原有音符時值的二分之一;帶有兩個附點的音符,增長原有音符時值的四分之三。符點也同樣適用於休止符。附點音符的符頭若在五線譜的間內,附點寫在符頭的旁邊,若在線上,附點則寫在線的上面或下面。

五線譜連譜號

音樂作品是寫在多行五線譜上,那麼這些五線譜還要用連譜號連起來。連譜號包括起線(垂直線)和括線(括弧)兩個組成部分。

五線譜括線

括線分兩種:
花括線:為鋼琴、風琴手風琴豎琴揚琴琵琶等樂器記譜使用。
直括線:為合奏、合唱、樂隊記譜用。在總譜中用直括線來連接同為樂器,把它們分成完全的或不完全的樂器組。有時在直括線之外還加上輔助 括線(花的或直的)來連接同種樂器。
在總譜中,獨唱獨奏聲部如果只包括一兩行五線譜的話,左邊只畫一條起線,而不加括線。

五線譜省略記號

為了讀譜和寫譜的方便簡化,可以應用各種省略記號,下面的都是省略號。
移動八度記號:用“8─┐”記在五線譜的上面,表示虛線範圍以內的音移高八度;用“8─┘”記在五線譜的下面,表示移低八度
重複八度記號:用數字8記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表示該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複。假如在較長的時間內重複八度時,則用“Con8─┐”記在音符的上面或用“Con8─┘”記在音符的下面,是表示虛線以內的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複。
長休止記號:在五線譜的第三線上記以長休止符,並寫出所要休止的小節數。
震音記號:表示一個音或一個和絃,兩個音或兩個和絃迅速均勻地交替。用斜線標記。斜線的數目和符尾的數目相同。
一個音或一個和絃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的記法如下:全音符震音,音符在三線以上,斜線記在三線以下,反之則在三線以上。
比全音符小的震音,斜線橫穿符幹,如果符幹還有符尾,斜線則和符尾平行,這時計算斜線的數目應包括符尾的數目。震音的總時值與音符的時值相等。
兩個音或兩個和絃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記在兩個音或兩個和絃之間靠近記寫符尾的地方。震音的總時值等於兩個音或兩個和絃中的一個。
反覆記號:樂曲部分或全部重複時,可使用反覆記號。

五線譜持續音記號

有兩種:一種是用短橫線來表示,一種是用短橫線加圓點來表示,前者表示該音稍強奏並充分保持該音的時值,後者表示該音稍強奏,同時各音稍分離。持續音記號和斷音記號一樣,在單聲部音樂中,通常記在符頭那邊,在多聲部音樂中也可以記在相反的方向。

五線譜滑奏記號

民間音樂的演奏演唱中,滑音的奏法是很有特色的,它的記號一般用曲線或箭頭來標明。曲線或箭頭向右上斜表示向上滑,曲線或箭頭向右下斜表示向下滑。

五線譜延音線

用在音高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符上時,表示它們要唱成一個音,它的長度等於這些音符的總和。在單聲部音樂中,連線永遠寫在和符幹相反的方向。假使一行五線譜上記有兩個聲部時,則高聲部連線朝上彎,低聲部的連線朝下彎。要是多於兩個聲部時,連線則分寫在兩邊。

五線譜延長號

它的記號是在半圓形中間加一圓點,在單聲部樂曲中它寫在音符和休止符的上面,表示按作品的風格、演奏者的意圖可自由地增長音符或休止符的時值。在多聲部音樂中延長號也可以記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下面。延長號也可以記在小節線上,表示小節之間的片刻休止。記在雙縱線上的延長號則表示樂曲的結束或告一段落。

五線譜奏法標記

連音奏法:它是用連線來標記的,表示連線內的不同音高的音要連貫,連線大都記在五線譜的上面,很少記在五線譜的下面。
斷音:有三種,分別以圓點(·)、三角(▼)及圓點加弧線來標記,表示某些音或和絃要斷續地彈奏。在單聲部音樂中,斷音記號通常記在符頭那邊。在一行五線譜上記有兩個聲部並不用相同的符干時,則分別記在相反的方向。
琶音:將和絃中各音由下而上很快地分散彈奏,用垂直的曲線放在和絃之前來標記,有時也用小音符來標記。

五線譜分類

五線譜一般分類為:
  1. 總譜,記載合奏或合唱的樂譜,由許多單行譜聯合組成。
  2. 分譜,分別記載每種樂器或每個聲部的樂譜。
  3. 大譜表,由高音譜表與低音譜表聯合組成,用於鋼琴管風琴豎琴及混聲合唱等。兩譜表中隱伏一條臨時加線代表中央C,故又稱十一線大譜表。

五線譜優缺點

優點:
  1. 音的高低有清晰的顯示,表示旋律一目瞭然
  2. 和聲容易識別
  3. 在國際上有廣泛使用
缺點:
  1. 臨時加線繁雜
  2. 音的位置不按八度排列,缺乏規律性
  3. 使用困難,練習時間長

五線譜相關

等音:音高相同而意義和記法不同的音,只有在半音相等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產生等音,因此等音只出現於平均律制(如十二平均律)中。
[1-2] 
參考資料
  • 1.    童忠良.基本樂理教程: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5.1:https://baike.baidu.com/view/5909101.htm
  • 2.    四川音樂學院MOOC:《樂理》第二章 記譜法2.1 五線譜、譜號與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