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納訓

鎖定
納訓(1911年─1989年),字鑑恆,回族,經名努爾·穆罕默德,阿拉伯文學翻譯家。納訓先生1911年出生在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納家營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童年在納家營清真寺接受經書並授的教育,九歲時隨同堂兄納光文赴昆明永寧清真寺同樣接受經書並授的教育,後入昆明明德中學學習,1935年由其母校保送到埃及艾資哈爾大學留學深造。
中文名
納訓
國    籍
中國 [1] 
民    族
回族
出生日期
1911年
逝世日期
1989年
畢業院校
埃及艾資哈爾大學 [3] 
職    業
翻譯家 [1] 
主要成就
著名阿拉伯語翻譯家 [1] 
出生地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納家營 [2] 
信    仰
伊斯蘭教
歸葬處
北京蘆溝橋畔回族墓園 [1] 
經    名
努爾·穆罕默德 [2] 

納訓品德修養

納訓先生自幼勤奮好學,其學習成績優良,年年都是名列前茅。同時相當注重道德修養,從幼年開始,尊師重道,尊老愛幼就深深紮在他幼小的心靈。
納訓先生勤奮學習之餘很關心國家大事。1939年他隨中國留埃學生朝覲團赴麥加朝覲,積極參與抗日宣傳活動,在麥加積極參加演講,揭穿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本質,散發宣傳材料,讓中外朝覲者認清日本軍國主義的本來面目,同仇敵愾,積極抗日。

納訓特長興趣

納訓先生在埃及艾資哈爾大學深造期間除勤奮攻讀必修課程以外,還根據個人的興趣特長。選定文學為主攻目標,並立志翻譯《一千零一夜》全書。目的有兩個:一是滿足廣大讀者的要求;二是給中國學習阿拉伯文的學生預備課外讀物。同時也有選擇地把一些中國的古今名著譯成阿拉伯文。在埃及報刊上發表,如唐代柳宗元的古文《捕蛇者説》﹑魯迅先生的小説《風箏》﹑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羅峯的《絕命書》﹑曹禺的劇本《雷雨》等。還譯述了人物傳記《孫中山的生平》,引起了埃及廣大讀者的興趣,博得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納訓個人經歷

1947年回國以後,主持昆明明德中學校務,任校長,教導主任之職,兼任伊斯蘭教刊物《清真譯報》主編,在這期間,天天堅持洗冷水澡,堅持上早操做柔軟體操,十年未看過一次病,衣着樸素大方,為全體師生樹立了榜樣,給全體師生留下了好印象。
1951年調雲南民族學院,在教務處工作,任資料組組長之職。
1954年納訓先生應邀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翻譯工作會議。認識了翻譯工作的重要性,特別是《一千零一夜》記錄着阿拉伯幾個世紀的社會變遷,閃耀社阿拉伯倫理、文學的光芒。把阿拉伯的歷史傳播到東西各國,填補了阿拉伯歷史和文學的空白。把這部著作介紹給我國,確實是件堅實的工作。調雲南文聯後,他又把丟了十多年的譯述工作重新理起來。由於舊的譯作質量差,無修正基礎,於是根據出版社提供的意見,重新譯成《一千零一夜》三卷集,195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5年調雲南省文聯從事翻譯阿拉伯名著的工作。
為了滿足廣大少年兒童的需要,納訓先生應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之約,1956年還翻譯了埃及童話作家——卡密爾·鏗遼編寫的《一千零一夜》故事選,初版印數在11萬冊以上。
1960年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譯所工作。、
1970年家鄉地震。他千里迢迢,從北京趕回家鄉,不怕千辛萬苦,挨家挨户深入到受災户看望老弱病殘,還送上一些禮品,深受全村男女老幼的愛戴和尊敬。
納訓 納訓
1980年因他有病,眼睛又近視,組織上照顧關心他,讓他半天工作,半天休息。但他為了完成翻譯工作,每天早上堅持到公園裏去打拳、散步。常年自己騎自行車上班,鍛鍊身體。疾病逐步好轉,取了眼鏡,也可以看書讀報。納訓先生畢生嘔心瀝血,致力於《一千零一夜》的翻譯。四十年代初譯《天方夜譚》六冊,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五冊,該館通知納訓先生有幾百元錢的稿費。當時偽國幣貶值,幾百元錢還不夠買一張公共汽車票,一氣之下錢不要了,第六冊譯稿也未交出.從此曾斷了翻譯的念頭,專心於在明德中學的校務工作。十年動亂期間停止了工作。“四人幫”倒台後,他又獲得重操舊業的權利,為求全起見,將三卷選集中的故事按原本的次序另行編排.還其本來面目,共編為六卷。198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已全部出齊。
1997年北京第一次印刷出版10000冊,230多萬字。在出版印刷之前,納訓先生一絲不苟,極其負責,還將譯文重新做了第三次校正,由此可見,他是怎樣的為人。《一千零一夜》六卷本的印刷出版,這是中國唯一的直接譯自阿拉伯原文的全譯本。它對溝通學術、交流文化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納訓先生為了把阿拉伯古典文學名著譯好,他反覆推敲,其譯文既注意保存原作風貌,語言上又考慮到中文的表達習慣,書中大量穿插的詩句,譯文韻尾濃郁,譯筆流暢,順理成章,生動親切,娓娓動聽,令人愛不釋手,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此外單行本還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上海芭蕾舞劇編為芭蕾舞劇登台公演。

納訓世人評價

納訓先生傾注了四十多年的心血,顯現了他高貴的事業心,正如他在1983年寫給《雲南畫報》首都來函中所説:“翻譯工作肩負着溝通學術、交流文化的使命,給讀者提供精神食糧,也是為人民服務。”他總是把對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全部傾注到紮紮實實的翻譯工作中,儘管他的譯作受到我國各族人民的熱烈歡迎,但他一直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從來不願意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貢獻。
納訓先生全心全意為廣大讀者着想,嘔心瀝血的工作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1989年12月27日納訓先生病故,終年78歲。納訓先生的一生是勤奮好學的一生,艱苦樸素的一生,尊師重道的一生,尊老愛幼的一生,平易近人的一生,謙虛謹慎的一生,默默奉獻的一生。現在,納訓先生雖已去世多年,每當提起納訓先生,人人都伸出大拇指説:“北京老爸”真不錯,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參考資料
  • 1.    納國昌 .憶回族穆斯林翻譯家納訓:《中國穆斯林》編輯部,1991:15-16頁
  • 2.    納訓和《天方夜譚》  .滇南之風[引用日期2015-04-14]
  • 3.    納訓  .向陽湖文化網[引用日期201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