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納西東巴文化

鎖定
雲南納西族東巴文化與西藏象雄雍仲本教文化是同一或同源文化,雍仲本教曾在一定歷史時期對東巴教產生過深遠影響。從民族發展歷程看,納西族東巴教與藏族本教息息相關。 [1] 
中文名
納西東巴文化
實    質
文化
所在地
麗江古城
海    拔
2400餘米

納西東巴文化摘要

【摘要】
納西東巴文化
納西東巴文化(6張)
西藏自治區社科院原副院長、藏學家巴桑羅布的這項研究成果,印證了古代西藏與周邊地區文化交融的歷史。
東巴文化是中國納西族古代文化的重要內容,因保存於東巴教而得名,已有一千多年曆史。雍仲本教是印度佛教傳入藏地之前西藏古老的本土佛教,崇拜萬物有靈。
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今天的西藏和雲南在文化上已經有交往和共同性,到了公元前一千年藏族先民已經分佈在滇西北廣大地區。
納西族學者陶佔琦也指出,從民族發展歷程看,納西族東巴教與西藏本教息息相關。從東巴教和雍仲本教的世界觀、崇拜對象、宗教觀念、宗教活動形式等看,它們的宗教形態十分相似,當是同源異流的原始宗教形式。
首先,二者共同崇拜同一祖師説明了其同一性或同源性。雍仲本教的創始人和導師是敦巴幸饒幸饒彌沃如來佛祖,東巴教的創始人是丁巴什羅。據考證,東巴教徒所崇拜的祖師,就是雍仲本教祖師。 [1] 
麗江古城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麗江市,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據説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可知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古城地處雲貴高原,海拔2400餘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古城現有居民6200多户,25000餘人。其中,納西族佔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製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鋪的大多都是紅色角礫岩,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與整個古城環境相得益彰。位於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城的中心,位於古城與新城交界處的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標誌,古城大水車旁有一塊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歡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納西淨地是較為出名的歌曲之一。
麗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它集中體現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本質特徵。流動的城市空間、充滿生命力的水系、風格統一的建築羣體、尺度適宜的居住建築、親切宜人的空間環境以及獨具風格的民族藝術內容等,使其有別於中國其他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設祟自然、求實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貴特質更體現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城鎮建築中所特有的人類創造精神和進步意義。麗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少數民族傳統聚居地,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瑰寶,符合加入《世界遺產名錄》理由。
這種文化的演變在漢化程度最高的麗江古城反映的尤為明顯,在96年地震和隨之而來旅遊業的高速發展後,漢語的雲南方言逐漸替代納西口語成為古城社區的主流語言,而年輕納西夫婦也開始用漢語對子女進行教育。而在1990年以前的麗江,納西的口語在古城是一種缺省的社會交流工具,即使子女在學校接受漢語的教育,但是納西家庭中和納西少年之間卻都用納西語進行交流。1996年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給麗江的民眾帶來信心,而在商業利益驅動下漢語的方言替代納西口語成為麗江(古城)的交流工具,這則使納西傳統文化的前途顯得更為嚴峻。不過隨着打跳歌、納西淨地、東巴吉日經等納西語歌曲風靡古城,意味着納西本土文化的迴歸潮流正在興起。 [2] 

納西東巴文化麗江古城特色

(一)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佈局到工程、建築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井自具納西族獨特風采。 1986年,中國政府將其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確定了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二)麗江古城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
有別於中國任何一座王城,麗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複製影響。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牆,古城佈局中的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佈局中“經絡”設置和“曲、幽、窄、達”的風格;建築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存古城中是極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和環境再創造的結果。
(三)麗江古城民居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城鎮、建築本身是社會生活的物化形態,民居建築較之官府衙署、寺廟殿堂等建築更能反映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經濟文化、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麗江古城民居在佈局、結構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體條件和傳統生活習慣,有機結合了中原古建築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優秀傳統,井在房屋抗震、遮陽、防雨、通風、裝飾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鮮明之處就在於無一統的構成機體,明顯顯示出依山傍水、窮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質樸的創造性,在相當長的時間和特定的區域裏對納西民族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麗江民居是研究中國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
(四)麗江古城是自然美與人工美,藝術與適用經濟的有機統一體
麗江古城是古城風貌整體保存完好的典範。依託三山而建的古城,與大自然產生了有機而完整的統一,古城瓦屋,鱗次櫛比,四周蒼翠的青山,把緊連成片的古城緊緊環抱。城中民居樸實生動的造型、精美雅緻的裝飾是納西族文化與技術的結晶。古城所包涵的藝術來源於納西人民對生活的深刻理解,體現人民羣眾的聰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術交流融匯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寶貴建築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麗江古城的繁榮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它己逐漸成為滇西北經濟文化中心,為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聚居在這裏的納西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不論是古城的街道、廣場牌坊、水系、橋樑還是民居裝飾、庭院小品、檻聯匾額、碑刻條石,無不滲透納西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無不充分體現地方民族宗教、美學、文學等多方面的文化內涵、意境和神韻,展現歷史文化的深厚和豐富內容。尤其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東巴文化、白沙壁畫等傳統文化藝術更是為人類文明史留下了燦爛的篇章。
(六)關於麗江古城的真實性
麗江古城從城鎮的整體佈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築用材料、工藝裝飾、施工工藝、環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風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維持原狀,五花石路面、石拱橋、木板橋、四方街商貿廣場一直得到保留。民居仍是採用傳統工藝和材料在修復和建造,古城的風貌已得到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保護,所有的營造活動均受到巖格的控制和指導。麗江古城一直是由民眾創造的,井將繼續創造下去。作為一個居民的聚居地、古城局部與原來形態和結構相背離的附加物或是“新建築”正被逐漸拆除或整改,以保證古城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或歷史價值能得以充分發揚。 [2] 

納西東巴文化東巴文化

麗江古城之東巴文化:
納西族是一個古老文明的民族,他們的文字是雲南最古老的少數民族象形文字。千多年前,納西族信奉多神的原始巫教“東巴教”。東巴文化就源於東巴教。 東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東巴經、東巴繪畫、東巴音樂舞蹈等,這也是世界上僅存的象形文字。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極大關注與重視。東巴文被譽為“東巴文化的瑰寶”是納西族在傳統宗教東巴教的經書中使用的一種圖畫文字,由東巴(樂巴教巫師)用竹尖筆或銅尖筆蘸上用松明煙和酒、膠水、膽汁調製成的墨汁,寫在樹皮製的厚棉紙上。東巴經就是用象形文字寫成的,堪稱豐富的納西族百科全書,全書約二萬多卷它紀錄了納西的生活面貌和其它民族的關係;古老的神話故事、敍事詩、民謠、諺語等等,為研究納西族社會歷史、語文文字、宗教、生活習俗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納西族具有優秀的音樂傳統,納西古樂是雲南最古老的音樂。納西古樂中,最著名的是大型組曲“北石細裏”,據諧音俗稱“別時謝禮”,漢譯“白沙細樂”。
麗江是中國少數民族納西族的主要聚居地,麗江市玉龍縣也是中國唯一一個納西族自治縣,它是雲南省獨具特色的旅遊景區,這裏美絕人寰的自然景觀以及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麗江古城,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國內外遊客,獨特而豐富的納西族東巴文化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約30萬人口的納西族在中國50多個民族中算不上是一個大民族,但是它的東巴文化卻名揚中外,引起世人的興趣和關注,已成為當今前往麗江旅遊探秘的熱點之一。
東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樣,也是一種宗教文化,,即東巴教文化,同時也是一種民俗活動。是由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東巴”,是東巴文化的主要傳承者,意譯為智者,是納西族最高級的知識分子,他們多數集歌、舞、經、書、史、畫、醫為一身。 換語之,東巴文化就是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
麗江東巴文化學者蘭偉:“東巴文化包括圖畫象形文字,包括東巴經還有東巴畫,東巴舞蹈、東巴音樂,還有東巴的各種道場就是祭祀活動,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質的很多內涵在裏頭,所謂東巴文化就是指的這麼一個文化體系。”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