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納瓦依

鎖定
納瓦依,古代維吾爾族詩人、思想家、政治活動家。 [1] 
中文名
納瓦依
職    業
詩人、思想家、政治活動家
又譯納沃伊。生於帖木兒王朝時期呼羅珊汗國的都城亦魯(今阿富汗赫拉特),卒於亦魯。維吾爾巴克西家族成員。15歲時即以詩作聞名。1469年任執政官,後升任宰相。在任期間,竭力推行改革,伸張正義,受到人民擁戴。4年後辭職,專心從事文學創作。一生創作頗豐,有30卷作品傳世。納瓦依是維吾爾察合台文學成就最高的詩人。他撰寫論文《兩種語言之爭辯》,分析波斯語與以維吾爾語為主體的察合台語在詩歌創作中的優劣,並身體力行,在波斯語成為中亞詩歌創作主流的時代,始終堅持使用維吾爾語創作。納瓦依的從政經歷對他認識社會具有很重要的影響。他一直把建立公平公正的社會作為自己的抱負,並在文學創作中積極表達他的經國治世理想。他最負盛名的作品是1483~1485年出版的52 000行的長篇敍事詩集《五卷詩》,包括《正直者的驚愕》、《帕爾哈德與希琳》、《萊麗與麥吉儂》、《七星圖》和《依斯坎德爾的城堡》。《五卷詩》依據中世紀伊斯蘭文學出現的海米賽體例創作而成。作者藉助流行於中亞、波斯和阿拉伯的古老傳説,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對理想王國的憧憬。他的抒情詩寫得感情豐沛,委婉動人,思想深邃,富有哲理,具有獨特風格。將維吾爾抒情詩提升到一個很高的境界。他在1491~1495年出版了總計45 000行的抒情詩集《精義寶庫》,包括《少年的奇思》、《青年的異珍》、《中年的美質》和《老年的收益》,是他感悟人生的思想結晶。他的《心之所鍾》是一部闡述詩人哲學、學術和社會觀的散文著作。《文壇薈萃》以及語言學論著《兩種語言的爭辯》也是力作。納瓦依為後人留下的豐厚文學遺產對維吾爾、烏茲別克(見蘇聯文學)等突厥語民族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開創了察合台突厥語文學嶄新的歷史時代,被譽為15世紀中亞突厥語文學發展史上的豐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