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納林達龍

鎖定
納林達龍(Narindasaurus thevenini [1]  ,屬名指靠近化石發現地的納林達(Narinda)灣,種加詞指法國古生物學家阿爾芒·泰弗南(Armand Thevenin),他在20世紀初研究馬達加斯加侏羅紀的恐龍化石,並在1907年首次報道納林達龍的化石材料。納林達龍是一種生存於馬達加斯加的侏羅紀中期巴通階的蜥腳類恐龍,化石出土於伊薩魯第三層組(Isalo III 組)地層。
中文名
納林達龍
拉丁學名
Narindasaurus thevenini
動物界
蜥形綱
蜥臀目
圖裏亞龍科
納林達龍屬
泰氏 納林達龍(Narindasaurus thevenini

納林達龍物種學史

阿爾芒·泰弗南(Armand Thevenin)最初將其歸入溝椎龍Bothriospondylus),但後來的古生物學家意識到它是某種獨立的恐龍屬種,屬於圖裏亞龍類,2020年將其命名為新屬納林達龍。

納林達龍化石標本

納林達龍化石 納林達龍化石
正型標本為右頜骨或上頜骨牙齒(MNHN MAJ 423)、前部尾椎(MNHN MAJ 424)、後部尾椎(MNHN MAJ 426)、中前部人字骨(MNHN MAJ 425)、右尺骨(MNHN MAJ 427)、右脛骨(MNHN MAJ 428)、右腓骨及其基部人字骨(MNHN MAJ 429)和左恥骨(MNHN MAJ 430)。

納林達龍棲息環境

同地層獸腳類化石
同地層獸腳類化石(2張)
納林達龍化石出土於伊薩魯第三層組(Isalo III 組)地層,馬達加斯加,時代為侏羅紀中期巴通階,這裏還出土了蜥腳類拉伯龍,陸鱷祖巨蜥鱷。以及一些獸腳類化石碎片,如編號MSNM V6234的牙齒,形態接近於基幹堅尾龍類/巨齒龍類;編號MSNM V6235的爪子,被認為其屬於非阿貝力龍的角鼻龍類,MSNM V6234與MSNM V6235體長約7-8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