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納忠

(著名阿拉伯史學家、教育家)

鎖定
納忠(1909年3月28日~2008年1月24日),原名納壽恩,字子嘉,經名阿布杜拉合曼,留學埃及時改名納忠,出生於雲南通海縣納家營的一個回族家庭。 [1]  [8]  [10]  著名阿拉伯語教育家和阿拉伯歷史學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沙迦阿拉伯文化獎”獲獎者。 [9] 
長期從事阿拉伯歷史、伊斯蘭文化的研究。納忠是中國歷史上首批留學埃及愛資哈爾大學的學生之一,並曾獲得該校頒發的最高文憑“學者證書”。1940年,納忠學成歸國後,歷任昆明明德中學教務主任、代校長兼《清真鐸報》主編,原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雲南大學、北京外交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系主任,是國務院評選的“對高等教育事業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001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首屆“沙迦阿拉伯文化獎”。 [5]  著有《阿拉伯通史》、《回教諸國文化史》、《埃及近現代史》,譯有(埃及)譯有(埃及)艾哈邁德·愛敏:《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敍利亞)阿庫爾德·阿里《回教與阿拉伯文化》。被譽為阿拉伯文化泰山北斗和中阿文化交流友好使者。 [2] 
2008年1月24日,納忠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九歲。 [5-6] 
中文名
納忠
別    名
納壽恩 [1] 
民    族
回族 [4] 
出生日期
1909年3月28日 [10] 
逝世日期
2008年1月24日 [5] 
畢業院校
埃及愛資哈爾大學 [6] 
職    業
學者 [6] 
出生地
雲南通海納家營 [6] 
信    仰
伊斯蘭教 [6] 
代表作品
《阿拉伯通史》 [6] 
經    名
阿布杜·拉赫曼 [1] 
職    稱
教授

納忠人物生平

1909年3月28日,納忠出生在杞麓湖畔的通海縣納家營,自幼聰穎,6歲起先後就讀於昆明省立師範附小、昆明明德中學、昆明中法學校。 [10-11] 
1909年3月出生在雲南省通海縣納古鎮納家營的一個回族家庭。 [3] 
1929年於昆明高等中阿雙語學校畢業後,參與了當地回民報紙《清真鐸報》的創刊及編撰工作,先後為該報撰稿40餘篇。後又在《西北日報》和北平《月華》旬刊上發表文章,介紹伊斯蘭教和阿拉伯-伊斯蘭文化。
1931-1940年在埃及愛資哈爾大學學習,攻讀伊斯蘭學,阿拉伯語,阿拉伯-伊斯蘭曆史和文化,同行的雲南同學有馬堅(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張子仁和林仲明(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1932年將埃及著名學者哈桑·曼蘇爾的《伊斯蘭教》一書譯成中文,其後又翻譯了敍利亞著名學者穆罕默德·庫爾迪·阿里的《伊斯蘭與阿拉伯文明》、埃及著名學者艾哈邁德·愛敏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黎明時期》。
1936年獲愛資哈爾大學最高委員會授予的該校最高學位“學者證書”。
1939年2月間,與馬堅等同學一道,奉國內回教救國協會之命,趕赴沙特阿拉伯麥加監督抵制侵華日寇當局派出的偽“華北迴民朝覲團”,並在埃及的《金字塔報》等阿拉伯世界大報、電台上撰寫了大量文稿,宣傳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揭露日寇的侵華罪行,贏得了阿拉伯世界對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鬥爭的聲援和支持,被當時國內報刊譽為“中國在中東的外交抗日戰士”。
1940年回國後,出任雲南明德中學教務主任、代校長,兼任《清真鐸報》主編。
1942年底被聘為中央大學歷史系教授,首次開設了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史兩門課程,填補了我國教育史上的空白。
1947年,應雲南大學校長熊慶來教授的再三邀請,辭去中央大學教席,從陪都重慶回到雲南大學歷史系任教,在雲大開設了世界史、阿拉伯文化和阿拉伯史諸門課程,效力桑梓。
1958年,奉調入京,參加外交部直屬的外交學院阿拉伯語系的籌建並出任系主任。
1960年,榮獲北京市先進工作者稱號。
1962年,外交學院合併到北京外國語學院,納忠先生仍然擔任阿拉伯語系主任,從此耕耘在中國阿拉伯語言、歷史和伊斯蘭文化教學研究的園地裏,度過了古稀耄耋,直逼百年歲月。 [3] 
1991年,獲得北京市優秀高校教師稱號,並榮獲國務院授予的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5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時榮獲“抗日老戰士”稱號。
2001年10月25日,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法國巴黎授予的首屆阿拉伯文化沙迦國際獎,因年事已高未能出席頒獎儀式,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代表張學忠代表先生領獎。 [3] 
接受《東方之子》採訪
接受《東方之子》採訪(2張)
2008年1月24日中午,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常委、顧問,原中國非洲史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納忠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九歲。 [5-6] 
曾任社會職務
- 雲南大學、北京外交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學務委員、學術委員和學位委員
-中國中東學會顧問
-中國非洲史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
-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常委、顧問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研究所和西亞非洲研究所學術委員
- 《中國大百科全書 / 外國曆史卷》編委會常委兼亞洲史副主編
- 巴基斯坦“希吉萊國際獎金委員會”提名委員
- 敍利亞大馬士革阿拉伯語語言學會通訊理事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5] 

納忠主要專著

阿拉伯通史 納忠 著 阿拉伯通史 納忠 著
- 《阿拉伯通史》(上、下兩冊),商務印書館,1997,共90萬字,該書為全國哲學、社會科學“七五”規劃重點項目。獲1999年中國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並獲2000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伊斯蘭文化史》即將出版,作為《阿拉伯通史》的姊妹篇。
傳承與交融:阿拉伯文化  納忠 等著 傳承與交融:阿拉伯文化 納忠 等著
- 《傳承與交融:阿拉伯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台灣淑馨出版社,1994;該書於1995年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
- 《回教諸國文化史》,昆明民意出版社,1948。
- 《伊斯蘭文化叢書》(共6冊),昆明出版,1941。包括:《〈古蘭經〉與〈聖訓〉》、《穆罕默德的故事》、《五功與人倫》、《伊斯蘭教的信仰》等。
- 《埃及近現代史》(中阿文兩種文本),北京出版,1963。 [4] 

納忠主要譯著

- 哈桑·曼蘇爾:《伊斯蘭教》,北京成達出版社,1934。
- 穆罕默德·庫爾迪·阿里:《伊斯蘭教與阿拉伯文明》,上海回教書店,1936。
- 艾哈邁德·愛敏:《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黎明時期),商務印書館,1982。並主持翻譯及審校該書的《近午時期》和《正午時期》兩卷。
- 蘇爾坦·艾哈邁德·歐麥爾:《也門社會發展一瞥》,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 哈立德·迦迪爾:《伊拉克藝術》,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 [2] 

納忠納忠選集

2013年,作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建校70週年紀念叢書《北外學者選集》之一的《納忠選集》,由外研社出版。《納忠選集》分“文化篇”、“歷史篇”、“宗教篇”三部分,其中既有納忠先生早年發表在《清真鐸報》、《月華》、《禹貢》等文化刊物上的文章精粹,又有他學術生涯成熟期和高峯期的著述《回教諸國文化史》、《埃及近現代史》、《傳承與交融:阿拉伯文化》、《阿拉伯通史》等作品的章節選萃。

納忠做出貢獻

- 1943年3月,首次在中國高等學校--中央大學教授阿拉伯語,並編寫出中國高校使用的第一本阿拉伯語教材。
- 1945年,首次在中央大學為本科生開設阿拉伯-伊斯蘭曆史、文化課程。
- 1958年奉調北京外交學院,創辦阿拉伯語專業,編寫了《阿拉伯語課本》、《阿拉伯語語法》等教材,為我國外交戰線培養出一批阿拉伯語人才。
- 1962年奉調北京外國語學院,創辦阿拉伯語專業,後開創阿拉伯語系,編寫高年級精讀課教材,後又倡導、主持編寫了《阿拉伯語》(10冊)和《基礎阿拉伯語語法》(4冊),該系列教材被全國各類阿拉伯語院校採用,影響廣泛。
- 1981年,成為我國第一位阿拉伯歷史、文化專業的博士生導師,為我國培養出第一位阿拉伯歷史專業的博士。 [7] 

納忠學術交流

- 1938年10月7 日,應邀出席在埃及國會大廈召開的“阿拉伯-伊斯蘭國家保衞巴勒斯坦國際議會大會開幕式”。
- 1980年,應邀參加了在阿爾及利亞召開的第15屆伊斯蘭思想交流大會,並在會上宣讀了題為《〈古蘭經〉在中國》的學術論文。
- 1983年,應邀參加了在巴基斯坦伊斯蘭堡舉行的“國際穆斯林學者大會”,並宣讀了題為《伊斯蘭教對世界文化的影響》的學術論文。
- 1983年,應馬來西亞前總理的邀請,赴馬來西亞伊斯蘭學院講學,介紹了中國穆斯林的歷史、信仰、生活等情況,得到廣泛好評。
- 1985年,受沙特阿拉伯伊盟秘書長的邀請,以中國穆斯林代表團副團長身份赴沙特參加副朝活動。
- 1985年6月11日,當選為敍利亞大馬士革阿拉伯語語言學會通訊理事。 [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