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納家户清真寺

鎖定
納家户清真大寺是一座傳統的中古式建築寺院。位於寧夏永寧縣楊和鄉納家户村。寺院呈長方形,以門樓、禮拜大殿、廂房、沐浴堂組成院落,形成典型的中國古代四合院建造佈局。門樓為過洞式,上面壁部是一組仿古結構的挑檐,橫向的欄額、斗拱,縱向的荷花柱和反映伊斯蘭風格的精美磚雕,增加了壁面的光澤。上部正中為三層歇山頂邦克樓,樓兩側陪立着阿拉伯式的二層四角圓尖頂的望月樓。整個佈局嚴謹、規整,顯示了大寺雄壯氣勢。
中文名
納家户清真寺
拼    音
nà jiā hù qīng zhēn sì
組    成
門樓、禮拜大殿、廂房、沐浴堂
所在地
寧夏永寧縣楊和鄉納家户村
特    徵
中古式建築寺院

納家户清真寺歷史沿革

納家户清真寺初建

納家户清真寺
納家户清真寺(3張)
據記載為元初貴族塞典赤·瞻思丁子納速拉丁之後裔納性子孫從陝西移居寧夏後於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所建,距今已有四百八十年曆史。1987年被列入自治區一類文物保護單位。 [1] 

納家户清真寺記載

該村在歷史上即是一個聞名遐邇的回族村莊。據《陝西通志》記載:元初,貴族瞻思丁.納速拉丁,子孫甚多,分為納、速、拉、丁四姓,居留各省,故寧夏有納家户,長安有拉家村,今寧夏納氏最盛,該寺初建匾文(已佚)曰:“吾家棄秦移居西夏”,現納姓回民是明代由陝西移居納家户的,大殿面闊20米、深43米,可容納1500人同時禮拜。 [2] 

納家户清真寺規模建制

納家户清真寺現佔地9000㎡。

納家户清真寺建築特點

納家户清真寺風格特點

該寺融阿拉伯風格和漢唐建築藝術為一體。

納家户清真寺主要建築

納家户清真寺寺內景象
納家户清真寺寺內景象(17張)
有禮拜大殿、邦克樓、望月樓、廂房、書房、沐浴房幾個部分組成。寺院前“凸”形照碑,青磚砌起,高10米,寬22米,上雕《古蘭經文》圖案與邦克樓對峙。
納家户清真寺
納家户清真寺(3張)
邦克樓高達21米,面闊3層各3間,是一座卷檐歇山頂三層漢式木體樓閣,飛檐層起,朱門彩柱,氣勢軒昂。飛檐角上龍頭張口鼓目,神態形象逼真。龍口內含龍珠,雖不動,但稍有微風,清脆的鈴聲悠悠遠長。邦克樓左右依附着高19米的尖頂望月樓,輝映對峙邦克樓;望月樓、邦克樓均置磚砌台座之上,台座高8米,寬9.5米,長14米,夯土築成,外包青磚,台中闢五道拱門,供伊斯蘭教徒和遊人出入;拱門正中門楣書:“納家户清真寺”,兩側楹聯,上聯“遵主命活潑中顯值性”,下聯“順聖行精微處在無言”,邦克樓兩側依附着望月樓,是兩座阿拉伯式的兩層圓尖小巧磚樓,底座正方形,座高8米,見方4米。進入前門樓,南北兩側是左右廂房各8間,分別為教長誦經室、教長住室、貴賓接待室、阿訇學習室。廂房為磚砌起脊,魚鱗瓦頂,出檐廓柱,精巧典雅,正中為寺院主體建築禮拜大殿,是目前全區最大的禮拜大殿,是一座歇山捲棚大屋頂建築,由四座五尖歇山脊連接三座捲棚脊組成大殿頂蓋,山脊鱗比,錯落有致。蓋上飛檐雕塑雲龍,口滾圓珠,凌空欲飛;蓋下花拱上有“雙龍戲珠”、“鳳凰戲牡丹”、“丹鳳朝陽”等主雕並鋪以草木花卉相輝映。
殿堂由100多根直徑為60釐米的木柱與牆壁順序撐起,堂面闊5間,進深7間,面積1102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500多人禮拜;欄額拱上,繪有花卉草木與《古蘭經文》渾然一體。堂內地上鋪棕色木質地板,上鋪信教羣眾捐贈的500多條地毯。頂上30個斗拱彩筆繪畫;牆壁無華,唯後牆正中雕畫拱門,拱門兩側飾有銀色《古蘭經文》浮雕四幅,肅穆莊嚴。

納家户清真寺贈匾記載

納家户清真寺
納家户清真寺(3張)
禮拜大殿門上懸有5塊複製而成的名人贈匾。分別為:
納速拉丁之子孫題 吾家棄秦移居西夏 吾寺始建於明嘉靖三年。
陝甘總督楊遇春 道光五年 古教正宇
武衞後軍統領董福祥 光緒二十三年題 道本古初
寧夏護馬使馬福祥 民國二年秋題 清淨光明
禮拜殿門前對稱有2棵國槐,距今已有百餘年樹齡。院內青松、槐樹四季常綠,環境幽雅。
納家户清真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建築風格獨特,是永寧縣乃至全區回族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每天到寺禮拜的人都有200多人,每逢開齋節、古爾邦節到寺禮拜的人多達3000人以上。
隨着西部大開發的不斷深入,吸引了大批國內外穆斯林團體和個人到寺來參觀禮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