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鲷鱼

辐鳍鱼纲动物
收藏
0有用+1
0
红鲷鱼是鲈形目鲷科真鲷属鱼类, [3]又称真鲷、加吉鱼、铜盆鱼。 [4]体侧扁,呈长椭圆形;背面隆起,腹面平钝;头大,口小而低;体披中等大小的栉鳞;侧线完全,成弧形与背缘平行;背鳍连续状,鳍棘强大有9—10枚;尾鳍呈叉形。体色淡红,体侧有稀疏的蓝绿色斑点,尾鳍边缘淡黑色,产卵期色彩鲜艳。 [5]寿命可达30多年。 [7]
红鲷鱼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也分布于朝鲜半岛、日本、夏威夷、菲律宾、印度及澳大利亚沿海。在中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6]常栖于水深30—90米底质为礁石、沙泥、砂砾或藻类丛生的海区。喜结群,游速较快。杂食性,主要摄食底栖甲壳类、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小鱼、头足类及藻类等。通常雌鱼3—4龄性成熟,雄鱼2—3龄性成熟,存在雌雄同体现象,会变性。繁殖期为4—6月,会向较浅水域迁移,通常在河口域产卵,卵为分离浮性卵。 [7]
红鲷鱼肉肥而鲜美,无腥味,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及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营养价值较高,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7]
中文名
红鲷鱼
拉丁学名
Red snapper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辐鳍鱼纲
分布区域
中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地

简介

播报
编辑
红甩探立鲷鱼宙糠耻为浆腊灶什么由雌充灶变雄
一条雄红鲷鱼死了,“妻子”们悲伤地在它的周围游动着。游着游着,其中一条体魄健壮举洪煮射危赠的“妻子”由雌性变成了雄性,充当“一家之主”,带领众“妻子”开始了新的生活。
红鲷鱼实行了习境宙“一夫多妻制”。它们一般以一二十条组成一个大家庭,由一个雄鱼为“一家之主”,其余的都是它的妻子。如果雄鱼死了,雌鱼就会显得六神无主,慌乱不堪。但没过多久,便谅符有一条最强壮的雌鱼会变成雄鱼,充当新“丈夫”。 [1]
红鲷鱼红鲷鱼红鲷鱼红鲷鱼
红鲷鱼图册

原因

播报
编辑
红绸鱼会由雌变雄是由于雄红绸鱼身上长着鲜艳的色彩,这种色彩在水下发出特殊的信号。雌鱼对这种色彩十分敏感,一旦雄鱼的光色消失,身体最强壮的雌鱼神经系统首先受到影响,随即在它的体内分泌出大量的雄性激素,使卵巢消失,精巢长成,鳍也跟着变大了,一条雄鱼就变成了。
红海的红鲷鱼,20多个组成一个一夫多妻制家庭,在这个家庭当中,丈夫不准其他的雄性问津,更不准窝里的雌性逞强,否则,这条逞强的雌性就有可能变成雄性。而一旦唯一的丈夫失踪或死亡时,就会有一个身强力壮的雌性变成雄性,取代它的位置,统治这个家庭。假如这个丈夫出走,另一个雌性会紧接着变成雄性。 [2]
其实,这种现象在低等海洋动物中并不少见。有些鱼类更加奇特,如珊瑚礁中的石斑鱼,当这一海域雄性多、雌性少时,一部分雄性石斑鱼就会变成雌性;而当这一海域雌性多,雄性少时,一部分雌性石斑鱼就会变成雄性。更为奇特的是,生活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巴西沿海的蓝条石斑鱼,一天中可变性好几次。每当黄昏之际,雄性和雌性的蓝条石斑鱼便发生性变,甚至反复发生5次之多。这种现象既叫变性,又叫“雌雄同体”和“异体受精”。科学家们分析,或许是因为鱼的卵子比精子大许多,假如只让雌性产卵,负担太重,代价太高。而假如双方都承担既排精又排卵的任务,繁殖后代的机会会更多一些。
牡蛎也是身兼雌雄两性,有趣的是,牡蛎的雌雄之变是逐年变化的,即本来是雄性,变成雌性,来年又是雄性,而每个牡蛎变化的时间各不相同,并不是同时发生的。低等海洋动物为什么会发生变性,至今仍是个谜。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些低等动物在进化过程为了适应生存和更有利地繁殖后代所演变的一种独特的功能。

食物营养成分

播报
编辑
食物名称红鲷鱼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90 千卡
蛋白质19.6 g
脂肪1.3 g
胆固醇37 mg
饱和脂肪酸0.3 g
多不饱和脂肪酸0.4 g
单不饱和脂肪酸0.2 g
水分78 g
生物素1 μg
77 mg
27 mg
210 mg
370 mg
40 mg
0.01 mg
0.3 mg
0.03 mg
0.3 mg
27 μg
49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08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08 mg
烟酸(烟酰胺)6.3 mg
维生素B60.44 mg
维生素B121 μg
维生素D2.3 μg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