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額金翅雀

鎖定
紅額金翅雀(學名:Carduelis carduelis):共有14個亞種。小型鳥類,體長12-14釐米。額、臉頰和頦硃紅色,眼先和眼周黑色,在淡色的頭部極為醒目。上體灰褐或烏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兩翅和尾黑色,翅上有黃色斑。下體喉、胸灰褐或烏褐色。其餘下體白色。
棲息於新疆和西藏等地的中高山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中,除繁殖期外多呈小羣,有時亦成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羣。主要以草子、植物果實、種子、嫩葉、花蕊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部分農作物種子和昆蟲。
分佈於大西洋亞速爾羣島加那利羣島馬德拉羣島英倫三島、歐洲北部,往南到地中海、非洲西北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埃及、小亞細亞、中東、高加索、敍利亞、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印度、尼泊爾、中亞、西伯利亞西南部、蒙古西北部。
外文名
European Goldfinch
中文學名
紅額金翅雀
拉丁學名
Carduelis carduel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雀科
金翅雀屬
紅額金翅雀
亞    種
14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1] 

紅額金翅雀形態特徵

紅額金翅雀
紅額金翅雀(18張)
雄鳥額和頭頂前部以及臉頰、頦和上喉概為硃紅色,眼先和眼周黑色。上體淡灰褐或烏褐色,往腰部逐漸變淡。尾上覆羽純白色,尾黑色,兩對中央尾羽尖端白色,最外側兩對尾羽外翈白色。兩翅小覆羽、中覆羽和初級覆羽黑色,大覆羽黃色。初級飛羽黑色,基部黃色和大覆羽在翅上形成一大塊黃色翅斑,內側飛羽外翈白色,內翈黑色。下喉白色或灰白色,頭側、頸側以及胸和兩脅灰褐或烏褐色,兩脅微沾黃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 [2] 
雌鳥和雄鳥相似,但臉部紅色較淡,翅上黃色亦較淺淡。
虹膜褐色,嘴肉黃色,尖端暗褐色,腳淡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14-22克,♀15-22克;體長♂117-141毫米,♀122-143毫米;嘴峯♂12-14毫米,♀13毫米;翅♂79-84毫米,♀76-82毫米;尾♂50-55毫米,♀52-55毫米;跗蹠13-15毫米,♀13-15毫米(阿里亞種)。(注:♂雄性;♀雌性) [2] 

紅額金翅雀種區別


紅額金翅雀
體量
體重♂14-22克,♀15-22克;體長♂117-141毫米,♀122-143毫米
體重♂15-20克,♀14-21克;體長♂120-141毫米,♀115-140毫米
體重♂15-22克,♀15-21克;體長♂116-145毫米,♀119-140毫米
特徵
額、臉頰和頦硃紅色,眼先和眼周黑色,在淡色的頭部極為醒目。上體灰褐或烏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兩翅和尾黑色,翅上有黃色斑。下體喉、胸灰褐或烏褐色。其餘下體白色
黑色,上體橄欖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較淡和灰,尾黑褐色,基部金黃色具黃色翅斑。下體橄欖綠色
其體形小,雌雄異型;偏粉色喙短圓錐狀,虹膜暗褐色,眼先與眼周黑色,腳粉褐色;雄鳥頂冠及後頸暗灰色,背慄褐色具暗色羽幹紋,飛羽和尾羽黑色,翅上具黃色翼斑,外側尾羽基部及臀黃色,腰黃色
圖片
紅額金翅雀 紅額金翅雀
黑頭金翅雀 黑頭金翅雀
金翅雀 金翅雀

紅額金翅雀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新疆和西藏等地的中高山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中,也棲息於人工針葉林和鄰近的農田、草原、果園和居民點附近。海拔高度在中國新疆為2000-3500米,在西藏為3000-4500米。活動在海拔較低的低山溝谷、草原灌叢和農田與居民點附近,有時也出現在有稀疏植物的半荒漠地帶。 [2] 

紅額金翅雀生活習性

遷徙:留鳥
食性:主要以草子、植物果實、種子、嫩葉、花蕊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部分農作物種子和昆蟲。
習性:除繁殖期外多呈小羣,有時亦成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羣。不喜歡茂密的森林,多在林緣疏林、山邊稀灌叢、溪流、溝谷灌叢草地和樹上覓食。飛行直而快,且飛得較高,常常發出彼此相互聯絡的‘嗞、嗞’叫聲。 [2] 

紅額金翅雀分佈範圍

紅額金翅雀世界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比利時、波黑、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塞浦路斯、捷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法羅羣島、芬蘭、法國、德國、格魯吉亞、直布羅陀、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哈薩克斯坦、科威特、喬丹、吉爾吉斯斯坦、拉脱維亞、黎巴嫩、利比亞、立陶宛、盧森堡、列支敦士登、馬其頓、馬耳他、摩爾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尼泊爾、荷蘭、挪威、巴勒斯坦、波蘭、羅馬尼亞、葡萄牙、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突尼斯、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聯酋、英國、烏茲別克斯坦。 [1] 
引進:阿根廷、澳大利亞、百慕大羣島、巴西、佛得角、新西蘭、烏拉圭。
旅鳥:巴林、阿曼。 [1] 
紅額金翅雀 紅額金翅雀

紅額金翅雀中國

分佈於西藏西南部普蘭、扎達、噶爾,新疆西部天山、中部和靜、烏魯木齊、東部吐魯番、西北部伊犁、東北部阿爾泰。 [2] 

紅額金翅雀繁殖方式

繁殖期5-8月,4月即開始分散、佔區和配對營巢。1年繁殖1-2窩,營巢全由雌鳥承擔,巢多置於樹上部枝葉茂密的側枝外端,隱蔽甚好。巢呈杯狀,主要由柔軟的草莖、草葉、植物纖維和大量羊毛等材料構成,內墊有植物絨和獸毛。每窩產卵3-5枚,多為4枚。卵淡藍白色,稀疏的被有灰褐色或紅褐色斑點;偶爾也見有呈淡白色或粉紅色的,稀疏的被有暗紅色或紫色斑點,或完全無斑。卵的大小為16.8-19.4毫米×12.2-13.9毫米。孵卵完全由雌鳥承擔,雄鳥給雌鳥餵食,孵化期13天。雛鳥晚成性,孵出後由雌雄鳥共同餵養,幼鳥留巢期13-14天。幼鳥離巢後的第一週仍依賴親鳥餵食。 [2] 

紅額金翅雀亞種分化

紅額金翅雀(14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紅額金翅雀阿富汗亞種
Carduelis carduelis africanus
Hartert, 1903
2.
紅額金翅雀巴爾幹亞種
Carduelis carduelis balcanica
Sachtleben, 1919
3.
紅額金翅雀克里米亞亞種
Carduelis carduelis britannica
Hartert, 1903
4.
Carduelis carduelis caniceps
Vigors, 1831
5.
紅額金翅雀指名亞種
Carduelis carduelis carduelis
Linnaeus, 1758
6.
紅額金翅雀歐洲亞種
Carduelis carduelis colchica
Koudashev, 1915
7.
紅額金翅雀裏海亞種
Carduelis carduelis loudoni
Zarudny, 1906
8.
紅額金翅雀伊犁亞種
Carduelis carduelis major
Taczanowski, 1879
9.
紅額金翅雀西亞亞種
Carduelis carduelis niediecki
Reichenow, 1907
10.
Carduelis carduelis paropanisi
Kollibay, 1910
11.
紅額金翅雀地中海亞種
Carduelis carduelis parva
Tschusi, 1901
12.
紅額金翅雀俄羅斯亞種
Carduelis carduelis subulata
Gloger, 1833
13.
紅額金翅雀撒丁島亞種
Carduelis carduelis tschusii
Arrigoni, 1902
14.
紅額金翅雀烏克蘭亞種
Carduelis carduelis volgensis
Buturlin, 1906
[3-4] 

紅額金翅雀保護現狀

紅額金翅雀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1]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5] 

紅額金翅雀種羣現狀

紅額金翅雀在中國種羣數量不豐富,較少見。
該物種亞種眾多,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