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雲寺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紅雲寺)

鎖定
紅雲寺位於陝西西安市長安區楊莊鄉石佛村,始建於唐代,為唐宋時的大寺院。
中文名
紅雲寺
地理位置
陝西西安市長安區楊莊鄉
始建年代

紅雲寺歷史沿革

據咸寧縣誌記載,該寺建於宋朝,但經現在考察,石佛莊村西有一個五畝多大的和尚墳,(土改以後開了種地)墳內殘留有直徑約0.5米的古柏樹根,發現有石碑廬的部件,羣眾開墳時挖出約7寸的唐鎏金菩薩像,有唐三彩寶瓶(出售時國家收了),現在還偶爾在墳地附近發現三彩陶片。老人們傳説,唐王微服上太興山探望三太子時,曾夜宿大佛寺(紅雲寺),去時植國槐一棵。據以上情況分析推測此寺院興建於。以和尚墳狀況可知當時寺院的規模。寺內有一石柱上刻有大明國復修大佛寺記載,所以人們都説紅雲寺是唐宋時的大寺院。 [1] 
紅雲寺 紅雲寺
民國初年紅雲寺扎過旗徽,西北各地僧人受過戒,當時,張雲山、張鳳惠等政府人送的“遞傳衣缽”金子大牌(社教時學校做了教學黑板)。現存舊寺院是清同治十二年修建(前殿脊樑可查),據説當時有一王姓人家在古剎廢墟上種地。周有巨石阻犁深挖,拋出了石佛雕像和部分文物,於是村上居士發心建寺。由王居士和馬居士籌劃領工,蓋起寺院(四合院十二間),上殿三間,塑有三世古佛,十八羅漢,前殿三間將石佛泥雕塑成卧佛,周圍圍着十大弟子,卧佛屏後假山下是一尊倒坐觀音,靠着兩邊山牆塑了二十四諸天。兩個大殿雕樑畫棟,飛檐走獸,店內壁上全是壁畫,栩栩如生,上殿前有古柏兩棵,黃楊樹兩叢,院內植四棵梧桐,兩旁六間是道房。前殿門外是千年國槐(五樓有餘),右側有一石架大鐵鐘(國民黨第七分校抗戰時已毀),左側山間前有一直徑約兩米的橢圓形蓮花上,花紋清晰,石面有長方形石膏,膏前是兩個光腳,據説是寺院建後在附近廢墟發現的看樣子是石佛的底座。
解放前先後有普慶師、蘭居士、龍賢師、龍海師、昌宣師主持寺院。解放後昌宣師移住土地廟,這裏純粹辦了學校。社教、文化大革命當時這裏是聯小,把富有意義的大牌給學生作黑板,把寺內聖像全部毀壞,文物都破了“四舊”。唯獨保留了石佛,由於人們對古佛虔誠,不忍毀壞,深埋地下期待復興。石佛莊八對古佛非常虔誠,有一年夏收後,一場大暴雨,就地起皎,洪水氾濫,全村面臨淹沒的危險,男女老少千餘人上了大廟,跪在古佛前祈求保佑,就在這緊急關頭,寺院西北方向閃一大地峽,洪水由大廟西北向村東北方向流去,石佛莊千人得救,以後這裏正月二十三立為古會,寺內香火旺盛,每逢廟會,附近幾十裏村莊,西安城南北居士們都來這裏拜佛上香,村民生活也較寬裕,自古以來就有寺興村興之説。 [1] 

紅雲寺寺院歷史

1975年由於學生增多,學校規模擴大,村民藉此機會用村北七畝地換來了寺院,另遷校址。
1981年,十年動亂結束,宗教信仰自由,村裏以薑桂雲、郭志發、肖漢舉等為首的居士們籌集興寺,修繕了前後二殿,在上殿先塑了三尊古佛,在前殿塑了卧佛和十八弟子聖像,不久請來了一位老僧尼主持了寺院。 [1] 
老僧尼圓寂之後,居士們管了一段,1993年夏忙後請來釋剛羅主持,釋剛羅主持期間,清理了寺院界畔,修了四周塄坎,上殿補塑了十八羅漢,前殿補塑了二十四諸天,倒坐觀音。寺內香火也還旺盛。
二00一年春釋剛羅離寺。當時寺院房屋古舊,兩個道房成了危房,暫由屈清88居士管理。
二00二年春末,居士上訪長安佛協,反映了寺院狀況,佛協負責人田鴻崗熱情接待。為了保護國家文物維持寺院香火,夏忙後田鴻崗親自來紅雲寺視察。因當時認為紅雲寺確屬古剎,答應尋找主持,當年七月中旬決定由釋成名法師主持紅雲寺。
二00二年農曆九月九日,長安佛協護送成名法師,正式進駐紅雲寺。九月初十開工翻修南道房,拆除三間破房,蓋起平方三間,入冬前竣工。
二00三年元月十日(即農曆壬午年臘月初八),紅雲寺舉辦了師傅進寺後的第一個法會。法會殊勝,發緣隨喜,來自鄉城裏外數百名居士,為佛祝福,拜佛上香,所有遇會居士,石佛莊村民都受到了佛陀的恩賜。特別令人驚喜的是,法會圓滿,寺內寂靜,下午5點多,紅雲寺上空出現了五龍朝聖的瑞象。居士發現五道金光從東、東南、西南不同方向相續射向院內,居士急呼師出細觀,見光為立體龍頭、龍角、龍鬚、龍眼清晰可見,頭朝上殿,龍口微張。在場師徒欣喜若狂,忙拍下不同角度奇照八張。第二天居士們盼望着先天的瑞祥在現,一清早就有人在院內等待,8點許、有一大團紅雲在寺內上空繚繞,大家讚歎“紅雲寺”名符其實。自成名法師二00二年進寺到二00八年春離開,不到六年拆除舊房九間,蓋了上殿九間,道房南北十四間,灶房、飯廳兩間。更新了佛像,增添了法器,增設了寺內設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