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軍過草地

(張文源創作油畫)

鎖定
《紅軍過草地》是由畫家張文源於1976年至1977年創作的一幅布面油畫,現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1] 
畫作用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筆調,描繪了紅軍戰士在環境惡劣的草地上艱難前進的場面,畫作繼承了中國軍事畫的優良傳統,再現了事件的歷史原貌和人物的精神狀況 [2] 
中文名
紅軍過草地
別    名
過草地
作    者
張文源
創作時間
1976年至1977年
規    格
縱184釐米,橫300釐米
材    質
布面
畫作類型
油畫
現收藏地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紅軍過草地畫作內容

《紅軍過草地》以紅軍一部行軍於水草地為主景,人物形象達20多位,有紅軍基層指揮員、普通戰士、紅軍宣傳員、紅軍炊事員、紅軍司號員、紅軍女戰士、嚮導,還有戰馬等,各人物相互銜接,與遠景行軍中的紅軍隊伍構成一個整體。近景中紅軍司號員彎腰用手拈取一支水草花,為行軍增添了一絲浪漫和愜意 [3] 

紅軍過草地創作背景

背景故事
畫作中的草地主要指川西北草原,面積約1.52萬平方公里,海拔約在3500米以上。長征途中,紅一、二、四方面軍都曾穿越過這塊草地,其中紅四方面軍部分官兵因受張國燾分裂主義錯誤影響而三過草地。迂迴曲折的河道在草地上形成大片沼澤,使得這裏處處隱藏着死亡的陷阱,加上飢餓、寒冷、疾病等原因,使許多紅軍官兵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是,紅軍指戰員以革命的樂觀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前仆後繼,一往無前,最終走出了茫茫草地 [4] 
形成過程
20世紀60年代,參軍不久的張文源因為有一定的美術基礎,開始做一些寫寫畫畫的工作。1973年調到原成都軍區文藝創作室後,張文源一直創作軍事、歷史題材的主題油畫,特別是“長征系列”的作品。
1974年和1975年,張文源與艾軒、何孔德、高虹等畫家一道,兩次沿着當年紅軍走過的雪山草地採風、寫生。後來,他又找來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長征回憶錄《紅旗飄飄》閲讀,對紅軍那時在無交通、無給養、無醫療以及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情況下,要翻越座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有了較為刻骨銘心的理解。
1976年,經過近半年的努力,張文源完成了《紅軍過草地》第一稿,接着他又着手創作放大後的第二稿,終於在1977年創作完畢 [5] 

紅軍過草地藝術鑑賞

紅軍過草地主題

局部圖
局部圖(3張)
作者用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筆調,描繪了紅軍戰士在環境惡劣的草地上艱難前進的場面、他們相互攙扶、相互鼓勵,表現出集體的温暖。畫作繼承了中國軍事畫的優良傳統,主題鮮明、主次有序、內容充實、細節豐富,通過人物的動態表情,來表現人物情節,再現了事件的歷史原貌和人物的精神狀況 [2] 

紅軍過草地環境

因為作者有過重走長征路的體驗,在環境的刻畫上顯得胸有成竹,表現得真實自然。前景部隊已經沐浴在陽光裏,而後續部隊仍被烏雲籠罩的處理方式,既突出了光明前途的寓意,又非常符合草地風雲瞬變的自然特徵 [5] 

紅軍過草地作品影響

1976年,張文源在完成《紅軍過草地》第二稿後,被四川省政府製作成印刷品慰問烈軍屬並廣為張貼 [5] 
2006年10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一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週年》紀念郵票,其中一枚紀念郵票圖案便以張文源的油畫《紅軍過草地》為主題 [6] 

紅軍過草地重要展覽

1977年,《紅軍過草地》第二稿創作完畢後,在紀念建軍50週年全國美展中展出 [5] 
2016年9月至12月,《紅軍過草地》在由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湖北省文聯、八一書畫院聯合主辦的“長征頌·中國夢”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全國名家書畫展中展出 [7] 

紅軍過草地作者簡介

張文源 張文源
張文源,1942年出生於四川峨眉山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1960年參軍後走上藝術道路,1973年進入成都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從事專業繪畫創作。1997年5月與人合作為中南海紫光閣國務院辦公廳創作丙烯風景畫《長城》。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性美展並獲獎,多幅作品被國家級博物館收藏。代表作《紅軍過草地》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無名高地》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他們和我們》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多幅作品參加中國國內外展覽並被相關機構收藏。出版有《張文源艾軒油畫選》。1982年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張文源艾軒油畫集》。1989年應邀赴新加坡舉辦個人油畫展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