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軍反“圍剿”戰爭

鎖定
紅軍反“圍剿”戰爭一般是指1930年-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反擊反革命軍事力量對以中央革命根據地為重點的各根據地的五次“圍剿”的作戰。
名    稱
紅軍反“圍剿”戰爭
發生時間
1930年 至 1934年
地    點
中央革命根據地
參戰方
中國工農紅軍,國民黨軍
結    果
四次紅軍勝利,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紅軍反“圍剿”戰爭戰爭背景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紅軍經過三年艱苦曲折的游擊戰爭,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進剿”與“會剿”,至1930年夏,中國工農紅軍已發展到約10萬多人,在十餘個省先後開闢了大小十多塊革命根據地。中國工農紅軍的迅速發展和革命根據地的日益擴大,特別是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的軍事行動,震動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蔣馮閻軍閥混戰剛剛結束,蔣介石就調集軍隊,對各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發動了大規模的反革命“圍剿”。中央根據地是敵人“圍剿”的重點。 [1] 

紅軍反“圍剿”戰爭五次反“圍剿”

紅軍反“圍剿”戰爭第一次反“圍剿”

1930年10月,蔣介石糾集10萬兵力,採取“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的戰術,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大規模的“圍剿”。紅一方面軍4萬人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採取“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共殲敵1.3萬多人,勝利地粉碎了敵人的第一次“圍剿”。

紅軍反“圍剿”戰爭第二次反“圍剿”

1931年2月,國民黨當局又調集20萬軍隊,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二次“圍剿”。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仍堅持“誘敵深入”的方針,集中兵力,各個殲滅。在5月中下旬,連續取得五場戰鬥的勝利,粉碎了敵人的第二次“圍剿”。

紅軍反“圍剿”戰爭第三次反“圍剿”

1931年7月,蔣介石親自任總司令,隨帶英、日、德軍事顧問,率兵30萬人,依仗重兵,採用“長驅直入”戰術,分三路進攻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依然使用“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避敵主力,打其虛弱”,前後3個月,殲敵3萬多人,勝利地粉碎了敵人的第三次“圍剿”。此時,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據地也取得了反“圍剿”鬥爭的勝利,使紅軍和根據地得到了很大的發展。1932年7月,蔣介石調集30萬軍隊,發動了對鄂豫皖根據地的進攻。由於張國燾的錯誤領導,紅四方面軍數戰不利,被迫撤離根據地。與此同時,國民黨10萬軍隊還向湘鄂西根據地發動進攻。紅三軍團在夏曦等人的錯誤指揮下,傷亡慘重,被迫轉移到黔東。

紅軍反“圍剿”戰爭第四次反“圍剿”

1932年底,國民黨調集30個師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紅軍在周恩來和朱德的指揮下,根據毛澤東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採取聲東擊西,大兵團伏擊,集中優勢兵力,堅決圍殲的作戰方針,消滅敵人3個師,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紅軍反“圍剿”戰爭第五次反“圍剿”

1933年下半年,蔣介石調集100萬軍隊、200多架飛機,採用“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方針,向各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對中央根據地,蔣介石動用50萬兵力,分路“圍剿”中央紅軍。在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思想的影響下,李德等人先推行“軍事冒險主義”策略,後在敵人的猖狂進攻面前採取“拼命主義”,最後發展成“逃跑主義”,導致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突圍轉移,開始長征。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