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褐鱗毛蕨

鎖定
紅褐鱗毛蕨(Dryopteris rubrobrunnea W. M. Chu)是鱗毛蕨科鱗毛蕨屬植物,植株高達1.2-1.8米,根狀莖橫狀,產雲南(貢山、瀘水、新平、景東、元陽、金平)。
中文名
紅褐鱗毛蕨
拉丁學名
Dryopteris rubrobrunnea W. M. Chu [2]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鱗毛蕨科
鱗毛蕨屬
紅褐鱗毛蕨

紅褐鱗毛蕨形態特徵

紅褐鱗毛蕨葉子形態

紅褐鱗毛蕨
紅褐鱗毛蕨(6張)
葉近生;葉柄長為葉片的1/3,粗壯,紅褐色,基部具脊狀突起,具小而薄,棕色、卵圓披針形貼生鱗片;葉片披針形至卵圓披針形,長70釐米,寬50釐米,先端羽裂漸,基部平截略變狹,二回羽狀;羽片25-32對,斜展,彼此以闊間隔分開,狹披針形,長25釐米,寬4釐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數對羽片具短柄,一回羽狀;小羽片20-24對,與羽軸近垂直,彼此以間隔分開,長圓形或近圓狀鐮刀形,先端圓鈍,基部下側斜切,上側略突出,不對稱,無柄,與羽軸合生,基部深羽裂幾達中肋。葉草質,幹後淡綠色,葉軸與羽軸與葉柄同色,疏被棕褐色披針形和線狀披針形,邊緣具鋸齒的鱗片,背面尤密,葉脈羽狀,分叉,兩面均顯,上面葉脈先端有明顯水囊。 [1] 

紅褐鱗毛蕨孢子形態

孢子囊羣圓形,在小羽片(裂片)中肋兩側各排成一行,不緊靠中肋。囊羣蓋圓腎形,褐棕色,全緣。

紅褐鱗毛蕨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50-28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下。

紅褐鱗毛蕨分佈範圍

產自雲南(貢山、瀘水、新平、景東、元陽、金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