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藨刺藤

鎖定
紅藨刺藤(學名:Rubus niveus Thunb.)是薔薇科懸鈎子屬植物。 [1] 
中文名
紅藨刺藤
拉丁學名
Rubus niveus Thunb.
別    名
白枝泡、薅秧泡、鈎撕刺、紅泡刺藤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薔薇目
薔薇科
懸鈎子屬
紅藨刺藤
分佈區域
陝西、甘肅、廣西、四川、雲南、貴州、西藏 [1-2] 

紅藨刺藤分佈範圍

產陝西、甘肅、廣西、四川、雲南、貴州、西藏。 [2]  阿富汗、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克什米爾地區、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老撾、越南、馬夾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會布。 根皮含鞣質,可浸提栲膠;果供食用及釀酒。 [2] 

紅藨刺藤形態特徵

灌木,高1-2.5米;枝常紫紅色,被白粉,疏生鈎狀皮刺,小枝帶紫色或綠色,幼時被絨毛狀毛。小葉常7-9枚,稀5或11枚,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菱狀橢圓形,頂生小葉卵形或橢圓形,僅稍長於側生者,長2.5-6(8)釐米,寬1-3(4)釐米,頂端急尖,稀圓鈍,頂生小葉有時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上面無毛或僅沿葉脈有柔毛,下面被灰白色絨毛,邊緣常具不整齊粗鋭鋸齒,稀具稍鈍鋸齒,頂生小葉有時具3裂片;葉柄長1.5-4釐米,頂生小葉柄長0.5-1.5釐米,側生小葉近無柄,和葉軸均被絨毛狀柔毛和稀疏鈎狀小皮刺;托葉線狀披針形,具柔毛。花成傘房花序或短圓錐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花梗和花梗被絨毛狀柔毛;花梗長0.5-1釐米;苞片披針形或線形,有柔毛;花直徑達1釐米;花萼外面密被絨毛,並混生柔毛;萼片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頂端急尖或突尖,在花果期常直立開展;花瓣近圓形,紅色,基部有短爪,短於萼片;雄蕊幾與花柱等長,花絲基部稍寬;雌蕊約55-70,花柱紫紅色,子房和花柱基部密被灰白色絨毛。果實半球形,直徑8-12毫米,深紅色轉為黑色,密被灰白色絨毛;核有淺皺紋。花期5-7月,果期7-9月。 [2] 

紅藨刺藤生長環境

生山坡灌叢、疏林或山谷河灘、溪流旁,海拔500-2800米。 [2] 

紅藨刺藤亞種變種

本種屬多型種,其小葉數目、形狀、葉緣鋸齒及小葉間隔均有不同程度變化。小葉通常7-9枚,但花枝上有時具5小葉,稀在花序基部有3小葉,營養枝上有時達11枚,形狀自橢圓形、卵狀橢圓形、菱狀橢圓形至卵形,頂生小葉較寬大且有時3裂,葉邊鋸齒不整齊,較粗鋭或稀稍圓鈍,小葉的間隔也疏密不等。過去一些植物學家,把中國西南地區的這類羣植物,定名為數個不同的種,如R. niveus Thunb., R. foliolosus D. Don。經檢閲中國曆年來所採大量標本,觀察到這三者之間形態徵狀雖然稍有區別,但仍無法區分開,故均合併為一種。 [1] 

紅藨刺藤經濟價值

根皮含鞣質,可浸提栲膠。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