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蓋頭

(婚禮用品)

鎖定
紅蓋頭,亦名頭巾、罩紅頭等,一般用五尺見方的紅色綢緞織成,四角綴以銅錢或其他飾物。新娘在登上迎娶的花轎前,得將此物罩在頭上,四角自然下垂,蓋住整個臉部。直到與新郎拜堂之後,才由一個夫妻雙全有兒有女有“全幅”之喜娘一類人物,在大庭廣眾用秤桿挑去蓋頭,露出真容。亦有將蓋頭一直罩到進洞房坐帳後,才由新郎自己動手挑去。這一習俗在宋代已經十分流行。 [1] 
舊時漢族婚俗之一,婚禮時新娘頭上都會蒙着一塊別緻的大紅綢緞,被稱為紅蓋頭,這塊蓋頭要入洞房時由新郎揭開,是民間迎親途中的禮儀之一。
中文名
紅蓋頭
對    象
新娘
性    質
婚禮用品
發生時間
古時候

紅蓋頭發展歷史

一傳是據唐朝李冗的《獨異志》載,傳説在宇宙初開的時候,天下只有女媧兄妹二人。為了繁衍人類,兄妹倆商議,要配為夫妻。但他倆又覺得害羞。於是兄妹倆上到山頂,向天禱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就讓空中的幾個雲團聚合起來;若不讓,就叫它們散開吧。”話一落音,那幾個雲團冉冉近移,終於聚合為一。於是,女媧就與兄成婚。女媧為了遮蓋羞顏,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扇與苫同音。苫者,蓋也。而以扇遮面,終不如絲織物輕柔、簡便、美觀。因此,執扇遮面就逐漸被蓋頭矇頭代替了。
紅蓋頭 紅蓋頭
另有傳説是在遠古時期,百姓觸怒了天帝,於是,天帝命風伯和雨師興起鋪天蓋地的呼嘯洪災滅絕人類。天神卻不忍心讓勤勞善良的伏羲、女媧兩兄妹無辜受難,便送給他們一隻竹籃,讓其以籃代舟躲過災難。洪荒過去,人煙絕跡,唯有他們兄妹二人,為了繁衍生息後代,兄妹結為夫妻。出於遮羞,女媧“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今時人娶婦執扇,象其事也”。後州相沿承襲,以避邪惡、求平安。因新娘舊身份的喪失和新身份的開始,容易被邪魔乘虛侵入。為了把新娘從舊身份、舊生活中分離出來,蓋蓋頭便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措施。

紅蓋頭民間故事

紅蓋頭巧鑑夫情

據傳説,諸葛亮、黃月英夫婦婚後的生活很幸福。諸葛亮隨劉備出山後,一直南征北戰,黃月英在家裏辛勤操持家務,撫養孩子成長。 儘管黃月英既聰明又賢惠,但她畢竟長得有點難看。古往今來,總有不少人替諸葛亮感到遺憾。不過,在黃月英的家鄉湖北襄陽,當地人為這位才女修建的廟宇裏,她可一點也不難看,當地還有關於她的動人故事。
當地人説:“黃月英小名阿嬌,長得花容月貌。聽説諸葛亮學識人品俱佳,就很傾慕他,於是託父親主動提親。她請父親在諸葛亮面前説自己很醜,看他是不是一個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沒想到諸葛亮很爽快地答應了。結婚那天,黃月英頭上蓋着一塊紅布,她想試探一下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願,毫不猶豫地去揭紅蓋頭。沒想到諸葛亮真的二話沒説就揭了蓋頭。面對花容月貌的黃月英,諸葛亮以為弄錯了。這時一臉喜氣的新娘才道出了原委。據説,後來人們結婚,姑娘的紅蓋頭就是從黃月英那兒學來的。”

紅蓋頭歷史沿革

紅蓋頭古代

最早的蓋頭約出現在東漢末年,當時是紗制,是在戰亂時期簡化婚禮程序的產物。到唐朝初期,便演變成一種從頭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據傳説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唐明皇李隆基為了標新立異,有意突破舊習,指令宮女以“透額羅”罩頭,也就是婦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蓋一塊薄紗遮住面額,作為一種裝飾物。從後晉到元朝,蓋頭在民間流行不廢,併成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慶裝飾。為了表示喜慶,新娘的蓋頭都選用紅色的。
紅蓋頭 紅蓋頭

紅蓋頭近代

及至近代,社會演變,風俗變遷,“指腹為婚”和“訂娃娃親”又相繼出現。在男女雙方結婚入洞房之前,均不許看清“廬山真面目”,所以蓋頭這種象徵隔離的措施仍有利用價值。後來又擴展成為有帷的車、花轎等。唯一有權揭開遮蓋物者為新婿,即新娘法定的性對象。
紅蓋頭 紅蓋頭

紅蓋頭現代

時至今日,婚育新風如春風拂面,各地已不斷移風易俗,但蓋頭這種迎親風俗,仍在少數地區作為迎親禮儀相沿用。紅色象徵着喜慶,象徵着鮮豔,蓋頭則遮蓋了歷史舊俗。掀起紅蓋頭,那份彼此人生的心跳,那種新生活的開始,那種新人相視而脈脈含情的動人時刻,總是讓人動心,令人難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