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菇

(紅菇科紅菇屬植物)

鎖定
紅菇是一類大型菌根真菌,屬擔子菌亞門、彈子菌綱、傘菌目、紅菇科、紅菇屬。是一種名貴的野生食(藥)用菌。在世界範圍內分佈廣泛,我國主要分佈於福建、雲南、江西、遼寧、河南、四川、廣西等省區,海拔為300~1000m山林地帶,植被和土壤垂直分佈明顯,坡度10°~45°的緩坡地至斜坡地。
紅菇屬大多數種類是可食用的,且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有“菇中之王”的美稱,系天然營養佳品,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紅菇含有豐富的必需氨基酸、多糖、有機酸、維生素、脂肪酸和甾類化合物、色素和抗生素等。
中文名
紅菇
拉丁學名
Russula vinosa Lindblad
別    名
紅菇
紅蘑菇
大朱菇
真紅菇
大紅菇 展開
別名
紅菇
紅蘑菇
大朱菇
真紅菇
大紅菇
紅椎菌
大紅菌
月子紅 收起
真菌界
彈子菌綱 [4] 
傘菌目
紅菇科(Russulaceae)
紅菇屬(Russula)
紅菇
分佈區域
福建 河南 廣東 廣西 湖北 江西 雲南 陝西 四川等

紅菇型態特徵

紅菇
紅菇(4張)
紅菇子實體一般為大型。菌蓋直徑6~16cm,扁半球形,後平展至中下凹,菌蓋表面呈深莧菜紅色、鮮紫紅或暗紫紅色,濕時有黏性,邊緣平滑或有不明顯條紋。大紅菇菌肉肥厚,呈白色,味道柔和。菌褶為乳白色後為淡赭黃色,直生或近延生,少數在基部有分叉,褶間有橫脈,褶的前緣常常帶紅色,等長或幾乎等長。菌柄近似圓柱形,長3.5~3cm,粗1.5~3.5cm,白色,有的上部或一側帶粉紅色,亦有全部帶粉紅色而向下漸淡 [1] 

紅菇生長習性

紅菇對土壤的要求

紅菇主要生長於紅棕壤或赤紅壤坡地上,土質一般富含腐殖質,疏鬆、通氣性和保水性都較好,且有機質豐富。生長處土壤pH值為弱酸性。土壤温度為25~27℃ [1] 

紅菇對氣候的要求

氣候條件是紅菇發生的重要影響條件,它直接影響着每年紅菇子實體發生的時間,而且還關係到產量。年均氣温為8~10℃,年降雨量為700~900mm,相對濕度為60%~85%是紅菇比較適宜的氣候條件。紅菇子實體發生前一般需要降雨,且雨後需要晴天,降雨量的多少與雨後是否天晴直接影響紅菇產量。降雨和天晴的交換,可為紅菇子實體的發生提供如下條件:適宜的濕度、温度,及為共生植物創造適宜的代謝條件,從而為子實體的生長提供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其它營養物質 [1] 

紅菇人工栽培

紅菇子實體人工栽培

栽培 栽培
紅菇人工栽培難度極高,具體表現在:紅菇孢子在人工條件下難以萌發,依存生態環境過於複雜,導致出菇受各種因子的調控。目前組織分離法是紅菇菌種的唯一獲取方式,且須經過數次分離方可獲得純紅菇菌種。完全人工栽培與半人工栽培是紅菇子實體培植的兩種途徑,其中完全人工栽培是完全通過人工技術來營造紅菇生長的適宜外部環境條件,並經過通過人工接種完成栽培,半人工栽培則是運用接種手段,將紅菇菌種轉接到紅菇生長的適宜林地,從而實現仿生栽培 [2] 

紅菇菌絲體培養

通過深層培植獲得的紅菇菌絲體,與子實體營養成分相當,且發生週期短、研發成本低、生產效率高,進而成為野生紅菇子實體的資源替代品,使大規模營養食品生產與生物製藥開發成為可能。以蔗糖、葡萄糖等為紅菇菌絲體培植的適宜碳源,酵母膏牛肉膏為適宜氮源 [2] 

紅菇栽培操作

紅菇原料選擇

紅菇屬於草腐土生菌類,主要以分解糞、草有機質作為主要營養進行繁衍。野生紅菇子實體多生於林中潮濕、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上。基質均為腐爛秸稈、雜草、樹葉及畜糞。紅菇的栽培原料以富含纖維素的農作物秸稈為宜,如棉籽殼、棉花稈、甘蔗渣、黃豆秸、玉米芯、玉米稈、高粱稈以及山上蘆葦、斑茅、象草、節芒等野草均可利用 [3] 

紅菇培養料配製

紅菇對養分要求較多,以配製合成培養料為宜。下面介紹幾組配方,供選用。配方一:棉籽殼86%,麥麩8.5%,石灰2%,碳酸鈣1%,過磷酸鈣2%,尿素0.5%。配方二:黃豆秸48%,花生殼20%,棉籽殼19%,麥麩10%,過磷酸鈣1%,碳酸鈣2%,料水比例為1:1.3。配方一、二主要用於熟料袋栽。配方三:棉籽殼90%,麥麩6%,石灰1%,過磷酸鈣1.5%,碳酸鈣1%,尿素0.5%,料水比例為1:1.3。配方四:蘆葦50%,雜木屑16%,棉籽殼30%,石灰1.5%,過磷酸鈣2%,硫酸鎂0.5%。料水比例為1:1.3。配方三、四適用於發酵料牀栽 [3] 

紅菇紅菇栽培

分熟料袋栽和發酵料牀栽,兩種栽培方式不同,培養料製作也有別:熟料栽培按照配方一或二,將培養料拌勻,含水量掌握在60%左右,然後裝入17×(33~35)釐米聚丙烯塑料袋內,經高壓滅菌,冷卻接種按常規要求。發酵料牀栽:按照配方三或四,將培養料混合拌勻,集中成堆發酵處理。料堆高0.8米,寬1米,長度視場地而定,堆料後蓋膜保濕,發酵時間5~7天,料温達到65℃時開始翻堆,中間翻堆2~3次 [3] 

紅菇接種培養

栽培方式不同,接種培養方法有別。
①袋栽:待料袋温度降至28℃以下時,在無菌條件下將紅菇菌種接入袋內的培養基上,並做好棉塞封口。接種後移入23~25℃的室內發菌培養,空氣相對濕度70%以下,保持空氣流通,防止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驟增。發菌培養通常30天左右。待菌絲髮滿袋後,將菌袋搬到野外蔭棚內脱袋,採取卧式排放於事先經過消毒處理的棚內畦牀上,並覆蓋腐殖土3~5釐米。畦牀四周用泥土封蓋,讓菌筒在畦牀內繼續發菌培養 [3] 
②牀栽:將發酵料鋪於畦牀內,料厚15~18釐米,分3層播種,即畦面先鋪一層科,播上菌種,繼續鋪一層料,播層種,然後再蓋一層料,形成3層料2層種。一般每平方米用乾料10千克,菌種量佔料量的10%,播種後整平料面,稍加壓實。然後在畦牀上方拱罩薄膜防雨。待菌絲吃料2/3時,覆土3~5釐米。但要注意通風,使畦牀空氣保持新鮮,以利菌絲髮育 [3] 

紅菇出菇管理

紅菇 紅菇
當菌袋進入野外畦牀排場後,在管理上應保持覆土的濕潤。土壤含水量不低於20%,野外地栽若土壤濕潤,一般不必噴水,如氣候乾燥,土面發白時可噴水保濕,但不可滲入料中,以免菌絲黴爛。覆土後一般20天左右即可出菇,此時温度掌握在23~26℃範圍,並進行人為的改變温差刺激,乾濕交替,促進菌絲扭結形成原基,分化成菇蕾。菇棚內要“三分陽、七分陰”,子實體發育階段每天上午揭膜通風,並結合噴水1次,空間相對濕度保持90%為適。菇棚內保持空氣新鮮。温度掌握在23~28℃ [3] 

紅菇主要價值

紅菇食用價值

紅菇屬大多數的種類都是可以食用的。紅菇不但風味獨特,味道鮮美,還有極高的營養成分。紅菇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B維生素D、維生素E、必需氨基酸、多糖以及銅、鋅、鐵、錳等人體必須的多種微量元素,可見其含有豐富的營養 [1] 

紅菇醫療價值

紅菇是我國天然藥物資源和中草藥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許多紅菇的有效成分對治療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有很好的療效,在被製成著名的中藥“舒筋丸”。紅菇中的一些種類還含有抗癌物質,是當今探索和發掘抗癌藥物的重要物質材料。紅菇含有紅菇多糖,麥角甾醇和一些珍稀脂類、酸類等功能性成分,可以利用這些功能成分開發具有相應保健功能的紅菇保健品。利用紅菇具有的治療失血性貧血的功能,可開發新型的補血產品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