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色新月蕨

(金星蕨科新月蕨屬植物)

鎖定
紅色新月蕨(學名:Pronephrium lakhimpurense (Rosenst.) Holttum)是金星蕨科新月蕨屬植物。 [1] 
中文名
紅色新月蕨
拉丁學名
Pronephrium lakhimpurense (Rosenst.) Holttum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金星蕨科
新月蕨屬
紅色新月蕨

紅色新月蕨形態特徵

株:
植株高1.5米以上;
莖:
根莖長而橫走;
葉:
葉疏生;葉柄長80-90釐米,基部偶有1-2鱗片,深禾稈色;葉片長60-80釐米,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8-12對,中部以下的有柄,長24-32釐米,中部寬4-6釐米,寬披針形,短尾尖,基部近圓,全緣或淺波狀;頂生羽片和其下的同形,柄長1.5-2釐米;葉脈纖細,下面較明顯,側脈近斜展,基部1對小脈頂端聯成三角形網眼,其上各對小脈和相交點的外行小脈形成2列斜方形網眼,外行小脈幾達上一對小脈連接點;葉幹後薄紙質或草質,褐色,兩面無毛,偶葉背有1-2剛毛;葉軸、羽軸和葉脈有疏短毛;
果:
孢子囊羣圓形,生於小脈中部或稍上,在側脈間成2行,成熟時偶匯合,無蓋; [1] 

紅色新月蕨生態習性

國內產地:
福建(德化、南靖、龍巖、永安)、江西(龍南、尋烏)、廣東(翁源、連山、陽山、英德、懷集)、廣西(興安、橫縣、容縣、大苗山、梧州、扶綏)、四川(峨眉山)、重慶、雲南(屏邊、思茅、西疇、蒙自、普洱、金坪、佛海);
國外分佈:
印度北部,越南和泰國北部;
生境:
山谷或林溝邊;
海拔:
300-1550m; [1] 

紅色新月蕨分佈範圍

紅色新月蕨線稿圖 紅色新月蕨線稿圖 [2]
江西、湖南、四川、重慶、貴州、雲南、福建、廣東、廣西、香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