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腹美狐猴

鎖定
紅腹美狐猴(學名:Eulemur rubriventer):是美狐猴屬最稀有的品種之一。總長78-99釐米,頭體長35-40釐米,尾長43-51釐米,體重1.6-2.4千克。尾長超過體長,尾毛密而長,多呈掃帚狀;眼大;被毛濃密,且具鮮明的顏色;大型種類的吻部延長,形似嘴;外耳殼半圓形,或被毛濃密;後肢長於前肢,指、趾具扁指甲,有36個牙齒,缺上門齒。
棲息於熱帶雨林或乾燥的森林或灌叢。白天或夜間活動,主要以水果為食,旱季也吃樹葉和花朵。單獨或以家庭方式結羣。妊娠期120-150天,9-11月份產仔,每胎產1仔,18個月性成熟。分佈於馬達加斯加羣島,居住在Andringitra東部的熱帶雨林區的南部,為察拉塔納納地塊北部。
中文學名
紅腹美狐猴
拉丁學名
Eulemur rubriventer
別    名
紅腹狐猴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靈長目
亞    目
原猴亞目 狐猴下目
狐猴科
美狐猴屬
紅腹美狐猴
命名者及年代
I. Geoffroy, 1850
外文名
Red-bellied Lemur

紅腹美狐猴形態特徵

紅腹美狐猴
紅腹美狐猴(11張)
紅腹美狐猴是美狐猴屬最稀有的品種之一。總長78-99釐米,頭體長35-40釐米,尾長43-51釐米,體重1.6-2.4千克。具有同屬中的一些共性,尾長超過體長,尾毛密而長,多呈掃帚狀;眼大;被毛濃密,且具鮮明的顏色;大型種類的吻部延長,形似狐嘴;外耳殼半圓形,或被毛濃密;後肢長於前肢,指、趾具扁指甲,有36個牙齒。在地面或樹枝上運動時背部呈弓形。在樹木和林間跳躍式橫向移動。 [1] 
兩性異形。雌雄的上體均是深慄褐色,雄性化下體深慄褐色,雌性下體乳白色。雄性眼白裸露的皮膚有一塊近似淚珠的斑塊,而雌性的並不明顯。圍繞着雄性的耳朵的毛皮是特別緻密,使頭部呈現方形的外觀,而在雌性則不是那樣明顯。兩性的尾巴幾乎都是黑色的,面部和口吻呈黑暗石板灰色。 [1] 

紅腹美狐猴棲息環境

棲息於在熱帶雨林,在潮濕的山地森林和乾燥的落葉林發現。該狐猴是樹棲,大部分時間停留在樹冠的上層。 [1] 

紅腹美狐猴生活習性

生活在各種森林中,活躍在整個白天和夜晚不同的時間。羣居性,通常集羣為2至6只的家族式小團體。由占主導地位的雌性帶領,這些團體活動和取食的範圍在1020公頃內,相對於其他體型大的狐猴物種領地比較小。儘管是多個羣族的狐猴在領土內活動,領地有重疊並積極捍衞自己的活動範圍,但是相鄰羣體之間一般避免接觸。相鄰的紅腹美狐猴羣體在與對方遭遇時並未表現出過激的行為。對森林的適應性很高。每個個體都向身上塗抹尿液作為氣味識別。 [1] 
在樹上或地面覓食。雜食性,主要食物為果實,視季節而定也取食植物的花和葉、無脊椎動物,如千足蟲也彌補了它們的飲食的一小部分。觀察記錄在一年中的食物品種超過70種不同的植物種類。包括番石榴、植物和樹膠,另亦吃麪包、餅乾、猴飼料、香蕉、蘋果、番石榴、番茄、猴米糕、木瓜、花胡瓜、紅蘿蔔等。 [1] 

紅腹美狐猴分佈範圍

該物種分佈區域具有明顯間斷分佈,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的物種。居住在Andringitra東部的熱帶雨林區的南部,為察拉塔納納地塊北部。在馬蘇阿拉半島上不存在。 [1] 
紅腹美狐猴分佈圖 紅腹美狐猴分佈圖

紅腹美狐猴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2] 

紅腹美狐猴繁殖方式

繁殖有季節性,交配通常在5-6月發生。懷孕期大約120天,9-10月間在雨季來臨前幼仔出生。一般每胎只產一個後代。嬰兒死亡率高,為50%左右。出生後的幼仔由母親揹負生活35天左右,直到幼仔生長到約100天齡後,就可隨羣活動。紅腹美狐猴1-3年達到性成熟,在野外的壽命為20至25歲。 [1] 

紅腹美狐猴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有限,被認為有一個適度數量減少的趨勢,這是由於棲息地的喪失。紅腹美狐猴曾經數量眾多,在馬達加斯加的整個東部的熱帶雨林區都有存在,現在已經顯著減少,主要原因是東部的熱帶雨林的持續破壞。特別是刀耕火種的農業蠶食了它們的棲息地,也包括非法活動,如伐木和狩獵,這是在某些領域非常嚴重,對該物種造成重大威脅。 [3] 
在馬達加斯加的九個保護區都有紅腹美狐猴存在,其中包括五個國家公園和兩個嚴格的自然保護區。 [3] 

紅腹美狐猴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3]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