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腹灰雀

鎖定
紅腹灰雀,是雀形目雀科灰雀屬 [4]  中型鳴禽。 [5]  雄鳥額、頭頂、枕部,眼先及頦均亮黑色,上體餘部從頸至背,包括肩羽和翼上覆羽灰色;腰部户色,尾羽紫黑色;外側尾羽基部的大部白色,大覆羽基部黑色,尖端白色,形成翼上顯明白帶;頰、喉、頸側以及下體概呈鮮紅色,至下腹到尾下覆羽轉為純白色;雌鳥全體灰色,無紅色渲染,背部微沾棕色,其餘部分與雄鳥相同;虹膜赤褐色,嘴黑色,腳褐色。 [4]  因雄鳥的整個前胸到腹部都是紅色的,像穿紅肚兜的小孩兒而故名。 [6] 
紅腹灰雀分佈於中國大陸的東北、內蒙古、河北等地,歐洲、北亞、勘察加半島、薩哈林島、日本、朝鮮半島亦有分佈。多棲息于山區的白樺林和次生林區以及冬季至海拔800米以下的針闊混交林緣和平原的雜木林中。性活躍而不大怯疑,遊蕩時多為家族羣,或結成小羣,未見有成大羣者。食物主要為樹木種子和一些野生植物種子,在平原地區的鳥的胃中,見有明開夜合的種子和少量麻子。繁殖期在5~7月,營巢於樹上,每窩產卵4-6枚;卵淡藍色,被有紅褐色斑點。 [4] 
紅腹灰雀的羽色美麗,因性頗馴順而易於飼養,叫聲委婉動聽,是人們喜歡的籠鳥之一。 [4]  紅腹灰雀具有保護價值,被列入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7] 
外文名
Eurasian Bullfinch
別    名
歐亞紅腹灰雀
中文學名
紅腹灰雀
拉丁學名
Pyrrhula pyrrhul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亞    目
鳴禽亞目
燕雀科
灰雀屬
紅腹灰雀
亞    種
7亞種 [1] 
命名者與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紅腹灰雀形態特徵

紅腹灰雀
紅腹灰雀(12張)
紅腹灰雀雄鳥額、頭頂、枕至後頸均亮黑色具藍色光澤,眼周、眼先、頰前部、頦和上喉絨黑色。背、肩和翅上小覆羽灰色,腰和短的尾上覆羽白色。長的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黑色具藍紫色光澤,其餘尾羽黑色,外翈具藍紫色光澤,最外側尾羽內翈近中段處具楔形白斑。飛羽黑色,內側飛羽具藍黑色光澤。耳羽、喉、胸、腹和兩脅硃紅色或粉紅色,尾下覆羽白色。 [2] 
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但頭部黑色較暗淡少光澤,背灰色沾褐,下背微沾棕,下體不為紅色而為褐灰色微沾紅色,其餘似雄鳥。 [2] 
虹膜褐色,嘴輝黑色,腳暗褐色或黑色。 [2] 
大小量度:體重♂19-36克,♀18-35.6克;體長♂155-179毫米,♀154-172毫米;嘴峯♂9-13毫米,♀9-12毫米;翅♂89-98毫米,♀85-95毫米;尾♂67-76.5毫米,♀66-74毫米;跗蹠♂18-22毫米,♀17-20毫米。(注:♂雄性;♀雌性)(東北亞種) [2] 

紅腹灰雀棲息環境

棲息於針葉林、泰加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混雜有稀疏樺木而林下植物茂密的森林中,冬季多在低山和山腳地帶的針闊葉混交林、次生楊樺林和林緣疏林灌叢地帶,有時也出現於人工林、果園和城市公園。 [2] 

紅腹灰雀生活習性

除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3-5只的小羣。性較安靜,較少鳴叫,成羣在樹冠間飛來飛去,每次飛翔距離不遠,飛翔時輕盈無聲。叫聲是一種柔和的單調的笛聲,音似“teu”、“deu”或“deu—deu”。多在樹枝和林下幼樹與灌叢中、也到地上活動和覓食。在樹上能靈巧的在枝間攀緣,並能將自己背朝下的懸垂在細枝端啄食。在地上活動也很敏捷,能迅速地短步跳躍前進。 [2] 
以樹木種子和草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包括落葉種子、長白松子和苔蘚。 [2] 

紅腹灰雀分佈範圍

原產地:阿爾巴尼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地亞、捷克、丹麥、愛沙尼亞、法羅羣島、芬蘭、法國、格魯吉亞、德國、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愛爾蘭、意大利、日本、哈薩克斯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吉爾吉斯斯坦、拉脱維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蒙古、黑山、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烏克蘭、英國和烏茲別克斯坦。 [3] 
遊蕩:阿爾及利亞、直布羅陀、冰島、馬耳他、摩洛哥、突尼斯和美國。 [3] 
紅腹灰雀分佈圖 紅腹灰雀分佈圖

紅腹灰雀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4-7月。最早在2-3月就陸續有雄鳥離開覓食羣開始尋找巢區和站在高的樹枝和灌木上求偶鳴唱,並不時將兩翅下垂,露出白色腰,然後將尾向一邊散開,並將身體向不同方向轉動,偶爾向像行屈膝禮似的下屈身體。雌鳥偶爾也參與鳴唱,不久對即形成。南部地區4月末即有型營巢的,北部地區則在晚些。通常營巢在杉木、松樹等針葉樹側枝末端茂密的枝杈處,偶爾也在灌木和樺樹上營巢。巢呈杯狀,由細枝草莖等材料構成,內墊有少量獸毛和羽毛。距地高2-5米。巢外徑14.3-19.8釐米,內徑7-8.2釐米,高6.5-7釐米,深4.6-5釐米。每窩產卵4-6枚,卵的大小為19.6-23.2毫米×14.7-14.8毫米,平均21.4毫米×14.7毫米。卵淡藍色,被有紅褐色斑點。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13-15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留巢期14-15天。 [2] 

紅腹灰雀亞種分化

紅腹灰雀(7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紅腹灰雀伊朗亞種
Pyrrhula pyrrhula caspica
Witherby, 1908
2
Pyrrhula pyrrhula cassinii
S. F. Baird, 1869
3
紅腹灰雀阿爾泰山亞種
Pyrrhula pyrrhula cineracea
Cabanis, 1872
4
紅腹灰雀荷蘭亞種
Pyrrhula pyrrhula europaea
Vieillot, 1816
5
紅腹灰雀葡萄牙亞種
Pyrrhula pyrrhula iberiae
Voous, 1951
6
紅腹灰雀不列顛羣島亞種
Pyrrhula pyrrhula pileata
W. MacGillivray, 1837
7
Pyrrhula pyrrhula pyrrhula
Linnaeus, 1758
[1] 

紅腹灰雀保護現狀

紅腹灰雀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 [3] 

紅腹灰雀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