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腳艾

鎖定
羅浮山紅腳艾又稱“鮑姑艾”,別名神艾,常用做艾灸。其葉小絨少,味略苦,廣東當地人常用作食材製作艾粄、艾餅、艾草湯等。 [1] 
中文名
紅腳艾
別    名
鮑姑艾 [1] 
菊科
蒿屬
分佈區域
嶺南地區 [2] 

紅腳艾形態特徵

紅腳艾葉小絨少,味略苦,廣東當地人常用作食材製作艾粄、艾餅、艾草湯等。 [1] 
紅腳艾的味道因季節的不同而變化。天氣越冷,紅腳艾的莖就越紅越矮,味道越濃郁回甘;天氣越熱,其莖就越高大,顏色由紅漸變青,味道越苦烈芬芳。 [2] 
紅腳艾生長在陽光充足的田野之間,莖枝呈紫紅色,多有橫卧地下根狀莖,伴匍匐生長,植株最高一米左右,香氣醇厚,基本為野生。 [2] 
羅浮山紅腳艾主根較細長,側根多,成熟後根部顯紅色。莖基部、葉柄、表面葉脈紅褐色,莖、嫩芽微被短柔毛,嫩芽卷合,灰白色。四至六片完全葉,葉紙質,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淺裂;中上部葉卵形、長卵形或寬卵形,二回羽狀淺裂.
紅腳艾

紅腳艾分佈範圍

紅腳艾歷史上主要分佈於嶺南地區。 [2]  暨晴公司與柏塘鎮鎮政府合作,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户“的模式,合力打造嶺南藥用植物示範種植基地和紅腳艾產業種植基地。”公司將提供種苗和技術,安排專業人員對農户進行培訓指導,還將配套標準的生產線,實現產業化種植。“黃建香説,艾草的功效會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別,羅浮山脈氣候適宜,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是種植紅腳艾的理想之地。 [3]  柏塘鎮的艾葉種植目標是從現有的800畝擴大至2000畝,提取的艾葉油按照目前市價每公斤1.8萬元算,年產值或將超過5億元。 [3] 

紅腳艾歷史沿革

廣東省惠州市羅浮山是我國的道教名山,也是我國南傳艾灸的發源地。1600年前,東晉醫家葛洪、鮑姑夫婦在此救死扶傷。 [3] 
鮑姑是一位值得稱道的生草藥專家,她採用嶺南地區盛產的紅腳艾為患者灸治疾病,療效卓著,受到人們的崇敬和懷念。 [4] 
葛洪在其《肘後備急方》錄有鮑姑灸法90餘條,對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等都有較全面的論述。 [3] 

紅腳艾栽培技術

1、整地施肥
要求土壤犁翻深度為30cm以上;處理後細碎如花生地,鬆軟;表層10cm以內無雜草根殘留;畝施有機肥200kg,拌至土壤中,開廂,平整為龜背狀,廂間開溝。
2、移栽定植
行株距30cm×25cm,畝約6000-7000株。
3、田間管護
定植後淋足定根水,之後25天左右進行中耕除草1次。
苗高30cm左右時,畝施艾草專用提苗肥20~40kg,追肥也可與中耕鬆土一起進行。
4、收穫
株高約50-60cm時收割,莖葉分離後,攤曬在太陽下曬乾,或者低温烘乾,打包存放。這是第一茬。7月中下旬,選擇晴好天氣收穫第2茬,10月上旬收取第3茬,12月上旬收取第4茬,並進行挖根清地處理。

紅腳艾主要價值

灸治疾病; [4] 
廣東當地人常用作食材製作艾粄、艾餅、艾草湯等。 [1] 
用火燒食物,從而減少腸胃病,用火禦寒,可以祛寒、防止傷風。 [4] 
紅腳艾成分的獨特性和優越性,使其具有抗菌,消炎,抗過敏等作用,還有抗疲勞,增強免疫力等功效,現在廣泛應用於日用品、保健、美容以及醫藥方面。廣東暨晴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已開發出官山紅艾葉(用於泡澡、泡腳等)、艾葉枕頭、艾葉精油、艾條、洗手液、艾葉面膜等。

紅腳艾食用價值

羅浮山紅腳艾中膳食纖維含量高達59.6g/100g,蛋白質(18.9g/100g)含量次之,脂肪(5.5g/100g)與可利用碳水化合物(6.0g/100g)含量較低。同時含有多種礦物質元素,其中Ca的含量最高(1.25×104 mg/kg)。羅浮山紅腳艾蛋白中必需氨基酸佔總氨基酸的40.97%,必須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值為0.69,符合FAO/WHO推薦的理想蛋白模式;蛋氨酸+胱氨酸RC值最低,為第一限制氨基酸;功能性氨基酸含量豐富,佔總氨基酸的53.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