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翅噪鶥

鎖定
紅翅噪鶥(學名:Garrulax formosus)僅有2個亞種,屬中型鳥類,體長23-28釐米。頭頂灰橄欖褐色具粗著的黑色縱紋,頭側、頦、喉黑色,耳羽灰白色具黑色縱紋。背和胸、腹棕褐色,兩翅具一大的鮮紅色斑,尾亦為鮮紅色。特徵極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棲息於茂密的常綠林,次生林及竹林的地面或近地面處。喜結小羣,性膽怯。 主要以昆蟲和植物性食物為食。繁殖期5-7月,分佈於中國西南部的四川、雲南、廣西和越南。
外文名
Red-winged Laughingthrush
中文學名
紅翅噪鶥
拉丁學名
Garrulax formos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畫眉科
噪鶥屬
紅翅噪鶥
亞    種
2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Verreaux, 1869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1]  [7] 

紅翅噪鶥外形特徵

紅翅噪鶥
紅翅噪鶥(35張)
紅翅噪鶥雌雄羽色相似。額、頭頂灰褐或灰橄欖褐色,各羽中心黑色,形成粗著的黑色中央縱紋和灰色羽緣;眼先、頰、臉、眉紋、頭側黑色,耳羽銀灰色或灰白色、具黑色軸紋;後頸、上背棕褐或赭栗色,腰和尾上覆羽棕褐或橄欖褐色。中央尾羽深江或紫紅色,外緣鮮紅色,外側尾羽內翈紅褐色或暗褐色,外翈鮮紅色或深紅色。初級覆羽鮮紅色,其餘覆羽同背;飛羽暗褐色,外翈具寬闊的鮮紅色羽緣,越往內鮮紅色羽緣逐漸擴大到整個外翈,僅尖端為藍灰色,這些鮮紅色外翈和初級覆羽相連成一大塊紅色塊斑,極為鮮豔奪目。頦、喉、上胸和頸側黑色,下胸、上腹和兩脅棕褐色,向後逐漸轉為棕橄欖褐色或橄欖褐色。尾下覆羽暗橄欖褐色或棕褐色,腋羽棕褐色,翅下覆羽棕色。 [2] 
虹膜褐灰色,嘴黑色或黑褐色,腳、趾暗紫褐色或黑褐色,微帶黃色,爪黃色。
大小量度:體重♂72-95克,♀57-92克;體長♂235-285毫米,♀206-286毫米;嘴峯♂20.5-24毫米,♀20.5-23毫米;翅♂97-105毫米,♀94-105毫米;尾♂113-125毫米,♀110-125毫米;跗蹠♂38-42.5毫米,♀38-43毫米。 [2] 

紅翅噪鶥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1400-2600米的山地茂密的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次生林及竹林的地面或近地面處。 [2] 

紅翅噪鶥生活習性

常成對或成數只的小羣活動,多在林下灌叢間不停地穿梭和跳躍,也頻繁地在林下地上活動和覓食。主要以昆蟲和植物性食物為食。所吃食物中動物性食物主要有瓢蟲、叩頭甲、鞘翅目昆蟲以及蜈蚣和蝸牛等,植物性食物主要有薔薇、常春藤、花椒屬、忍冬和豆科等植物的果實和種子。 [2] 

紅翅噪鶥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四川屏山、峨眉、汶川、甘洛、馬邊、峨邊、天全、寶興、彭縣、康定、都江堰,雲南鹽津、綏江、永善、大關和廣西等地。越南北部東京灣西部。 [3] 

紅翅噪鶥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巢主要用苔蘚和竹葉構成,內墊棕絲等物。巢的大小為內徑7.2釐米,深5.2釐米。卵綠色、具黑色細紋,卵的大小為2.1釐米×1.87釐米,重3.9克。 [2] 

紅翅噪鶥亞種分化

紅翅噪鶥(2亞種)

中文名
拉丁名
1.
麗色噪鶥(紅翅噪鶥指名亞種)
Garrulax formosus formosus
2.
Garrulax formosus greenwayi
[3] 

紅翅噪鶥保護現狀

紅翅噪鶥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1]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6] 

紅翅噪鶥種羣現狀

分佈區域狹窄,種羣數量稀少。特別是由於該鳥羽色豔麗而善鳴,深為人們喜愛,常被捕捉飼養,作為籠養觀賞鳥,致使種羣數量日趨減少。 [1] 
注:紅翅噪鶥圖片網址 [4-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