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繡鞋·閲世

鎖定
《紅繡鞋·閲世》是元代散曲作家宋方壺創作的散曲。此曲寫世態人情,可分為兩個部分:前三句一部分,後三句一部分。兩個部分均是前兩句談“閲"的內容、現象,後一句談作者的看法、結論。全曲充滿理趣,無論是“無情的休想遇多情”,還是“若要輕別人還自輕”都是警策語;即便是談現象的“懵懂的憐瞌睡,鶻伶的惜惺惺”等語,也都頗為深刻,揭示人生哲理。
作品名稱
紅繡鞋·閲世
作    者
宋方壺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出處
全元散曲
作品體裁
散曲
作品別名
【中呂】紅繡鞋·閲世

紅繡鞋·閲世作品原文

紅繡鞋·閲世創作背景

由於元廷對科舉制度的漠視,元代知識分子很難通過科舉考試入官,因此元代的散曲作家很多生活在社會下層,大都與社會各階層有着密切的聯繫,閲世很深。他們把社會看作一片名利場,他們自己,也勸人們走隱居避世的道路。這支小令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創作的,是作者從另一個角度對人生的觀照。 [2] 

紅繡鞋·閲世作品鑑賞

紅繡鞋·閲世整體賞析

這首曲子題為“閲世”,是作者人生體會的結晶,也可看作生活的箴言。作者把視角從多數元曲家關注的仕途官場移向廣大社會和人民大眾,從道德人情方面去審視人與人的關係,觀察總結出一些具有積極意義和普遍意義的人生哲理。
這首小令的基本思想可説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它啓示人們應該有情有義,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俗話説,“人心換人心”,“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些並非虛妄,是千百年來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是生活的真諦。宋方壺運用散曲形式,使這些思想、經驗得到更通俗、形象的文學表現。
全曲六句句式大致相同,內容也近似,但並不覺得是堆砌,而是渾然一體的有機構成。層次清晰,以三句一組分為兩層。每三句的前兩句寫人所共知的現象作為陪襯,目的是引出作為對世人警策的第三句。而每一組前兩句又是由正反兩重意思組成。第一層首句説短命的(民間對無德的人的詈辭)一定會碰到薄情者,次句説老成的人別人定以真誠相待;第二層首句説糊塗人必然賞識瞌睡蟲,次句説聰明人也會受到鶻伶(機靈)人的愛惜。而有了一反一正的墊襯,其“無情的休想遇多情”,“若要輕別人還自輕”兩句帶有人生哲理色彩的警語自然充分有力了。
再從語言看:“短命的”“老成的”“懵懂的”“鶻伶的”,以致“惺惺惜惺惺”這些通俗而具有元代特色的俗語自然而純熟的運用,更使得這首小令顯出元曲的明快風趣的特色,非堆砌諺語格言者可比。 [2] 

紅繡鞋·閲世名家點評

四川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鄧元煊《元曲:彩圖版》:此曲闡明坦誠待人、自尊尊人的人生哲理。從一些現象中推導出理性認識,正反對照鮮明,足以發人深省。最後以一句警世箴言收篇,充滿理趣。 [3] 

紅繡鞋·閲世作者簡介

宋方壺,名子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人。生卒年不詳。曾於華亭鶯湖建房數間,四面為鏤花方窗,如洞天狀,名曰“方壺”因以為號。約生活於元末明初。工散曲,今存小令十三首,套數五套。 [4] 
參考資料
  • 1.    隋樹森.全元散曲(下)[M].北京:中華書局,1964:1299
  • 2.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993-994
  • 3.    鄧元煊.元曲:彩圖版[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20:301-302
  • 4.    畢寶魁 尹博.元曲三百首譯註評[M].北京:現代出版社,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