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繡鞋·客況

鎖定
《紅繡鞋·客況》是元代宋方壺創作的一首散曲。此曲寫了飄泊者孤館逆旅寒夜獨處的“客況”,通過對旅人的境況和感受的描繪,自然地流露出深沉的遊子思鄉之情。全曲含蓄雋永。
作品名稱
紅繡鞋·客況
作    者
宋方壺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出處
全元散曲
作品體裁
散曲
宮    調
紅繡鞋

紅繡鞋·客況作品原文

【中呂】紅繡鞋·客況
雨瀟瀟一簾風勁,昏慘慘半點燈明。地爐無火撥殘星。薄設設衾剩鐵,孤另另枕如冰。我卻是怎支吾今夜冷? [1] 

紅繡鞋·客況註釋譯文

紅繡鞋·客況詞句註釋

①紅繡鞋: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句式為六六七、三三五。六句五韻。
②地爐:燒火取暖用的火爐。
③另另:同“零零”。
④支吾:應付。 [1] 

紅繡鞋·客況白話譯文

雨稀里嘩啦地下個不停,狂風施虐把張掛的門簾鼓得緊緊。燈焰只剩了豆點般大小,屋裏半昏不明,更增添了慘然的氣氛。地爐中的柴火已經燒盡,撥開殘灰,最多還有幾點燼餘的火星。單薄的被子只覺得像鐵一般冷,孤零零的枕頭更是寒味如冰。這樣的客夜,這樣的寒凜,叫我怎能捱到天明? [1] 

紅繡鞋·客況創作背景

此曲具體創作時間不明,作者在夜宿旅店時,旅店外風雨大作,作者對此時的境況和感受有感而發,寫下這首散曲。 [2] 

紅繡鞋·客況作品鑑賞

紅繡鞋·客況文學賞析

首句先寫室外環境:冬夜。風雨交加之聲,透過簾子,傳入客子的耳中。一個“勁”字,點出風雨之大。“一簾”之“一”,滿也。滿簾風雨,其意亦在突出風雨之大。“簾”夾於雨和風之間,是有特殊意義的。即是被雨打又被風吹。聽着這滿簾風雨之聲的客子,此時此地的心理壓力又是怎樣的沉重。可見作者一開始寫自然環境,就是融境況與心況為一的。這一描寫,不僅決定了全曲景物描寫的特色,而且也決定了全曲情感的基調。
次句由室外轉入對室內環境的描寫。“半點燈明”是説燈油將盡,夜已很深了。“昏慘慘”是説因“半點燈明”而使室內光線昏暗。當然,它還有突出獨守“半點燈明”的客子心境的作用,為客況的孤寂塗上了一層昏暗的色彩。
“地爐”三句,極寫難以忍受的嚴寒。冬夜天寒,再加這無情的風雨,其寒冷可想而知。此時此刻的客子如何抵禦嚴寒,爐內殘存的火星,凍硬如鐵的被子,孤身隻影的自己。此三句不僅以爐無火和衾枕如冰鐵來説明風雨冬夜的寒冷,而且也進一步突出了客子處境的孤寂和心境的寒涼。
末句以寒夜難熬道出客子的怨情。收結為一“冷”字,有將全曲情景概插無遺之妙。即既言氣侯之寒,衾枕之冷,人影之孤,又言心境之涼。“冷”前的“今夜”一詞,也有深意。“今夜”是現實的,又是可以延續或通向未來的。“今夜”之冷就無法“支吾”,即使能“支吾”過“今夜冷”,那以後的夜冷又將如何“支吾”,而今後還有數不清這樣的“今夜冷”。對“今夜冷”作如是理解,那無限淒涼之意也就自在其中了。
在手法上,前五句着重寫景,但景中有情;末句則直接言情。全曲扣緊一“冷”字展開描寫,前後的情調與色彩非常一致而協調。在語言上,作者使用了疊字(瀟瀟、慘慘、設設、另另)和比喻,增強了語句的音韻之美,也加重了語言的感情色彩。 [3] 

紅繡鞋·客況名家點評

江西古代文學學會會長張玉奇《元曲三百首鑑賞辭典·文通版》:全篇描述客旅途中的寂寞孤獨,浸透遊子思鄉、思親之情懷,在情景的描繪中逐步將讀者引人作品的意境。 [4] 

紅繡鞋·客況作者簡介

宋方壺,名子正,華亭(今上海松江區)人。生卒年不詳。曾於華亭鶯湖建房數間,四面為鏤花方窗,如洞天狀,名曰“方壺”因以為號。約生活於元末明初。工散曲,今存小令十三首,套數五套。 [5] 
參考資料
  • 1.    思履主編.元曲三百首:雲南人民出版社,2013.11:第305頁
  • 2.    朱敦源編著.中華散曲365首精華今譯:東北朝鮮民族教育出版社,1993.10:第272頁
  • 3.    田寶琴等編.詩詞曲賦名作鑑賞大辭典:北嶽文藝出版社,1989.12:第818頁
  • 4.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元曲三百首鑑賞辭典·文通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04:第384頁
  • 5.    畢寶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譯註評:現代出版社,2017.05:第3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