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細胞壽命

鎖定
紅細胞壽命(red blood cell life span,RBCS):生理狀態下,紅細胞的生成和破壞呈動態平衡,健康成年人RBCS平均115(70~140)天。病理狀態下,無論何種機制介導的紅細胞破壞增多(即溶血),均可導致RBCS縮短,紅細胞破壞超過骨髓代償增生時,即導致貧血。 [1] 
中文名
紅細胞壽命
外文名
red blood cell life span,RBCS
所屬分類
定    義
紅細胞自骨髓釋放至外周血中的存活時間

紅細胞壽命方法檢查

CO呼氣試驗法可分為重複呼吸式CO呼氣試驗法和開放呼氣式CO呼氣試驗法。重複呼吸式CO呼氣試驗法需要戴頭套、操作複雜、受試者體驗差,在臨牀上很少用,開放呼氣式CO呼氣試驗法無需戴頭套、操作簡便、受試者"一氣呵成",快捷準確,且可動態檢測RBCS。目前已被美國兒科學會和中華醫學會推薦為新生兒臨牀有無溶血、高膽紅素血癥診斷的檢測手段。 [1] 
專家共識推薦開放呼氣式CO呼氣試驗法作為臨牀RBCS測定方法。同時為規範該技術的標準操作,制定以下統一檢測操作規範。 [1] 
操作規範:清晨起牀後至上午12點前採氣,採氣前應處於空腹狀態,採氣操作按規範步驟執行。受試者採氣前一週內未輸紅細胞,24 h內不能主動或被動吸煙,無劇烈運動。 [1] 
檢測值判斷注意事項:CO呼氣試驗法檢測的RBCS值反映採氣前2~4 h的紅細胞破壞情況,在生理狀態穩定情況下,此動態值即等於穩態值,因此CO呼氣試驗在動態和穩態情況下均可測定RBCS。消化道出血、劇烈運動、熬夜、感染等可造成紅細胞破壞一過性增加,即紅細胞壽命一過性縮短,服用某些藥物會使短期內紅細胞破壞速率不穩定,諮詢、瞭解受試者試驗前的生理、病理狀況及服藥情況,便於對RBCS變化原因的綜合判斷。 [1] 

紅細胞壽命BCS測定在血液系統疾病中的臨牀應用

1.溶血的診斷及鑑別診斷:
溶血不是一個獨立疾病,任何原因引起溶血都表現為RBCS測定值縮短,RBCS縮短是反映溶血最直接、最可靠的指標,亦可定量反映溶血程度。尤其動態定量檢測同一患者RBCS值對臨牀判定溶血及溶血程度有更大指導價值。適用於各種疾病合併貧血的診斷及鑑別診斷:如嚴重感染、自身免疫紊亂、惡性腫瘤等合併貧血、藥物(如利巴韋林、抗腫瘤化療藥物等)相關貧血、治療(如放射治療、血液透析、心臟瓣膜置換等)相關貧血等,若RBCS測定值<50d,提示溶血是介導此類疾病貧血發生的主要機制。 [1] 
2.完善貧血發病機制的研究:
貧血臨牀上最常見,貧血發生時有無同時合併溶血,目前尚缺乏靈敏、精確實驗室檢測技術來判斷。CO呼氣試驗快速檢測RBCS可直接早期反映有無溶血及其嚴重程度。靈敏的RBCS測定輔助臨牀解決鑑別貧血發病機制中的不顯著亞臨牀溶血狀態,有助於指導治療,如再生障礙性貧血、腎性貧血、噬血細胞綜合徵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貧血、淋巴瘤貧血、白血病貧血、炎症性貧血等。若RBCS測定值<50 d,提示溶血蔘與此類疾病進展,治療措施要兼顧控制溶血發生會取得更好療效。 [1] 
3.孤立性高膽紅素血癥鑑別診斷:
孤立性高膽紅素血癥臨牀常見,如何鑑別之源於肝病(如Gilbert綜合徵)或溶血是臨牀實踐中棘手問題之一。現有反映溶血的檢測指標不能早期靈敏提示不典型的輕微溶血,RBCS測定為其鑑別診斷提供了可靠的實驗室依據,可助之儘早明確診斷。 [1] 
4.溶血性疾病療效判斷及早期預測復發
RBCS可作為抗溶血治療療效觀察的重要指標,尤其動態檢測同一患者的RBCS,較目前其他指標可以早期反映溶血發生及程度。適用於溶貧治療期間的療效評估、溶血復發的早期識別等。
總之,正確檢測RBCS,有利於深入開展紅細胞疾病的基礎及臨牀研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