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紋馬先蒿

鎖定
紅紋馬先蒿(Pedicularis striata Pall.)是列當科馬先蒿屬的植物。自蘇聯西伯利亞經蒙古人民共和國至我國北方諸省,自河北至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於海拔1,300-2,650米的高山草原中及疏林中。
中文名
紅紋馬先蒿
拉丁學名
Pedicularis striata Pall. [2] 
別    名
細葉馬先蒿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列當科
馬先蒿屬
紅紋馬先蒿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紅紋馬先蒿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直立,干時不變黑;根粗壯,有分枝。 [1]  莖單出,或在下部分枝,老時木質化,壯實,密被短捲毛,老時近於無毛。 [1] 
紅紋馬先蒿
紅紋馬先蒿(6張)
葉互生,基生者成叢,至開花時常已枯敗,莖葉很多,漸上漸小,至花序中變為苞片,葉片均為披針形,長達10釐米,寬3-4釐米,羽狀深裂至全裂,中肋兩旁常有翅,裂片平展,線形,邊緣有淺鋸齒,齒有胼胝,葉柄在基葉中與葉片等長或稍短,長達8-10釐米,莖生葉柄較短。 [1]  [3] 
花序穗狀,伸長,稠密,偶然下部的花疏遠,或在結果時稍疏,長6-22釐米,軸被密毛;苞片三角形,或披針形,下部者多少葉狀而有齒,上部者全緣,短於花,無毛或被捲曲緣毛;萼鐘形,長10-13毫米,薄革質,被疏毛,齒5枚,不相等,後方一枚較短,三角形,側生者兩兩結合成端有2裂的大齒,緣有捲曲之毛;花冠黃色,具絳紅色的脈紋,長25-33毫米,管在喉部以下向右扭旋,使花冠稍稍偏向右方,其長紅等於盔,盔強大,向端作鐮形彎曲,端部下緣具2齒,下唇不很張開,稍短於盔,3淺裂,側裂斜腎臟形,中裂寬過於長,迭置於側裂片之下;花絲有一對被毛。 [1] 
蒴果卵圓形,兩室相等,稍稍扁平,有短凸尖,長9-16毫米,寬3-6毫米,約含種子16顆;種子極小,近扁平,長圓形,或卵圓形,黑色。 [1] 

紅紋馬先蒿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300-2,650米的高山草原中及疏林中。 [1] 

紅紋馬先蒿分佈範圍

自蘇聯西伯利亞經蒙古人民共和國至我國北方諸省,自河北至寧夏回族自治區。

紅紋馬先蒿主要價值

用途:全草作蒙藥用,能利水澀精,主治水腫、遺精、耳鳴、口乾舌燥、癰腫等症。
【藥 名】:紅紋馬先蒿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玄蔘科植物紅紋馬先蒿的全草
入藥部分:全草入藥。蒙藥多入丸散劑。
採集加工:秋季採收,洗淨泥土,曬乾,_切段備用。
性味功能:中藥味苦,性寒。清熱解毒。蒙藥味苦,性涼、鈍、柔、輕、燥。清熱,解毒,利水,澀精。
【功 效】:温腎壯陽、利水消腫。
【主 治】:可用於腎陽虛衰症,用治腎陽虛衰之水腫、小便不利症。中藥治毒蛇咬傷。蒙藥治水腫,遺精,“肉毒症”,創傷,耳鳴,口乾,癰腫。
【性味歸經】:酸,温。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 15一30克,水煎服。
【別 名】:細葉馬先蒿(《內蒙古植物誌》)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華北。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紅紋馬先蒿花果期

花期6-7月;果期7-8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