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砂土

鎖定
紅砂土是一種水稻土土種,分佈在江蘇興化、江蘇鹽城、江蘇東台。
中文名
紅砂土
土種編號
10607
土壤類型
水稻土
土壤亞類
瀦育水稻土
土類(二普)
水稻土
亞類(二普)
瀦育水稻土
亞類(土種志)
高山荒漠草原土
母    質
江、淮沖積與湖相沉積物
剖面構型
Aa—Ap— P—W—C或Aa—Ap—W—C
面積(公頃)
66600

紅砂土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採自興化市林湖鄉戴四村三組,平原圩區上框田,海拔2.2m, 地下水位105cm,江、淮沖積物與湖相沉積母質。年均温15℃,年降水量1000mm,無霜期229天,≥10℃積温4808℃。稻—麥—棉或稻—油—棉輪作。 Aa層: 0—16cm,褐灰色(10YR 4/1),粘壤土,屑粒狀結構,根系多, 較多螺殼和黃褐色鏽斑(10YR 5/6)。 Ap層: 16—26cm,黃灰色(2.5Y 5/1),粘壤土,小塊狀結構,根系和螺殼較多,黃棕色(10YR 5/6)鏽斑,棕色(10YR 4/6)雛形鐵錳結核。 P層: 26—46cm,黃灰色(2.5Y 5/1),粘壤土,中塊狀結構,根系少,較多螺殼, 很多棕色(10YR 4/6)鏽斑和雛形鐵錳結核,膠膜明顯而粉亮。 W層: 46—96cm,灰色(5Y 4/1),壤質粘土,塊狀結構,根系少,少量螺殼, 暗紅棕色(2.5YR 3/2)線狀鏽紋和斑點,膠膜明顯較多,暗紅棕色(5YR 3/3),鐵錳結核。 M層: 96—100cm,灰色(5Y 5/1),粉砂壤土。

紅砂土主要性狀

該土種起源於江、淮沖積與湖相沉積物母質,剖面為Aa—Ap— P—W—C或Aa—Ap—W—C型。質地均一,砂粘適中。通體均為粘壤土。耕層質地稍輕, 土壤容重1.31g/cm3,總孔隙度為51.8%,非毛管孔隙度7.5%,pH7.7—8.1,無石灰反應,具有較多的黃褐色的鱔血鏽斑;犁底層以下出現雛形鐵錳結核,滲育層稜塊狀結構,自滲育層直到瀦育層以下,結構面有光亮明顯的膠膜,瀦育層鐵錳結核增多。氧化鐵的晶膠率犁底層為耕層的1.04倍,滲育層為耕層的1.82倍,瀦育層為3.61倍(n=7)。養分含量較高, 耕層有機質為1.93%,全氮為0.114%,全磷0.054%,速效磷7ppm,速效鉀127ppm(n=21), 陽離子交換量19.6me/100g土(n=6)。

紅砂土生產性能

該土種耕層深厚,質地適中,土體無障礙層次,幹、 濕均好操作,適耕期長。土壤肥力高,通氣爽水、水、肥、氣、熱較協調,易促易控,保水、保肥 、供肥能力強,既發小苗,又發老苗,是裏下河地區高產土壤。目前一般以稻—麥輪作為 主 ,近幾年又有所發展,出現稻—麥(油) 、 稻—麥—棉輪作。 作物產量既高又穩,年畝產750kg左右,一般水稻500kg/畝,小麥300kg/畝,皮棉75kg/畝,油菜籽150kg/畝以上。今後改良培肥措施:一是恢復施用河泥的傳統,運用吸泥船噴灑泥漿,覆蓋麥苗;二是合理輪作,擴大稻—油、稻—麥—棉水旱輪作的比例;三是推廣秸稈還田,其方法可採取留高茬耕翻和鋪撒耕翻還田;四是推廣配方施肥,達到肥田增收的目的。

紅砂土歸屬分佈

紅砂土,屬瀦育水稻土亞類潮泥田土屬。 主要分佈在江蘇省串揚河兩岸、通揚運河以北的裏下河碟形窪地的上框田,海拔2.5—3m,地下水位80—100cm,以興化、東台、鹽城郊區、大豐等縣面積最多,共有99.9萬畝。 [1] 
參考資料
  • 1.    紅砂土  .國家土壤信息服務平台[引用日期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