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紅泥田

鎖定
紅泥田是一種水稻土土種,分佈在浙江遂昌、浙江青田、浙江龍泉、浙江臨海、浙江仙居。
中文名
紅泥田
土種編號
10717
土壤類型
水稻土
土壤亞類
淹育水稻土
土類(二普)
水稻土
亞類(二普)
淹育水稻土
亞類(土種志)
亞高山草甸草原土
母    質
凝灰岩或流紋岩風化發育的紅泥土(紅壤)
剖面構型
Aa—Ap—C
有效土體深度
1m左右
面積(公頃)
3733

紅泥田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採自龍泉縣大賽鄉梅地村,山坡梯田,海拔370m,凝灰岩殘坡積物。年均温17.6℃,年降水量1752.2mm,無霜期266天,≥10℃的積温5605℃。 Aa層: 0—14cm,濁黃橙色(幹,10YR 7/2),壤質粘土,小塊狀結構,疏鬆,根系密集,pH(H2O)5.2,有機質3.67%,胡敏酸碳0.32%,富里酸碳0.45%,胡富比0.71。 Ap層: 14—22cm,濁黃橙色(幹,10Y 7/3),壤質粘土,塊狀結構,稍緊,少量根系,pH(H2O)5.2,有機質2.78%,胡敏酸碳0.17%,富里酸碳0.37%,胡富比0.46。 C層: 22—100cm,橙色(幹,7.5Y 6/8),粘土,大塊狀結構,緊實,有較為明顯的中量鐵錳斑點,pH(H2O)6.2,有機質0.66%。

紅泥田主要性狀

該土種起源於凝灰岩或流紋岩風化發育的紅泥土(紅壤),經人為淹水種稻,耕作培肥形成淹育水稻土。其剖面為Aa—Ap—C型。土體深厚,一般在1m左右,質地均一,以壤質粘土為主,土壤剖面自上而下質地逐步變粘,pH值、鹽基飽和度和有效陽離子交換量逐步提高,而氧化鐵的活化度逐步降低。耕層土壤養分較為豐富,有機質3.02%(n=34),胡敏酸碳0.16%,富里酸碳0.28%,胡富比0.57(n=5),全氮0.166%,速效磷10ppm,速效鉀74ppm(n均為33);有效微量元素鋅2.6ppm、銅2ppm、鐵138ppm、錳28ppm(n均為7)、硼0.2ppm、鉬0.06ppm(n均為2)。

紅泥田生產性能

該土種光熱條件較好,抗旱能力30天左右,種植制度以肥—稻—稻為主,麥—稻—稻次之。80年代畝施純氮8—13kg,磷1.4—3kg,鉀7kg。常年糧食畝產450—600kg。土體粘粒含量較高,淹水粘糊,乾燥板結,俗稱“干時一把刀,濕時一團糟”。通透性差,早稻遲發,極易僵苗,提倡燥耕水淌,切忌土體爛耕。在種植制度中,適當安排旱糧或豆科作物,以達節水培肥之目的。

紅泥田歸屬分佈

紅泥田,屬淹育水稻土亞類淺紅泥田土屬。分佈在浙江的低山丘陵緩坡下部,以麗水地區的遂昌、青田和台州地區的仙居、臨海面積最大,共有5.6萬畝。 [1] 
參考資料
  • 1.    紅泥田  .國家土壤信息服務平台[引用日期2020-12-24]